
难忘乡情 重返“农门”再创业
郭明安出生于资阳区长春镇九条龙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当兵退伍后,他靠开车跑客运,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小车,生活过得富裕充实,村里人人都很羡慕他。可谁也没想到,他却放弃了这些,选择从城市回到农村,扎根家乡的土地,用爱心和诚心打造另一番事业。
郭明安向记者介绍,他在开车的时候,心里就有一个想法,希望带动村里的村民一起致富。村里没有企业,也没有什么特产,但是村民可以利用土地,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也能发家致富。但是对习惯安于现状的村民,光做思想工作没什么作用,只有活生生的事实才具有说服力。郭明安放弃了跑了多年的客运,在自家老房子边建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并承包了一个近百亩的水塘养鱼。为了掌握整套养殖技术,他除了经常向科协、畜牧水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外,还订了报纸和杂志进行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明安很快掌握了技术,他喂养的猪、鸡、鱼等不仅很少生病,而且长得快,效益可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郭明安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如今他养生猪600多头、养鸡5000多只,年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
真心帮扶 村民走上致富路
看到郭明安搞养殖赚钱了,村民们心动了,大家纷纷找到他,请他介绍养殖技术,开始学着办起了养殖场。郭明安也乐于帮助村民,村里养殖户遇到什么困难,生猪出现了什么疫情,都会跑来请教他,郭明安倾囊相授,有时还特地上门为养殖户查看生猪生长情况,介绍养殖、防疫等方面的经验。
为了帮助养殖户取得更大的效益,2010年,郭明安组织村里25户有一定规模养殖户成立了资阳区长春镇明祥生猪养殖技术协会。以前的九条龙村,交通闭塞,村里的公路都是凹凸不平的泥路。将村里的道路全部修成水泥路,是九条龙村村民连做梦也不可想象的事情。为了圆乡亲们修筑水泥路的愿望,协会成立后,郭明安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终于将村级干道都修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
另外,协会还定期聘请资阳区科协、资阳区畜牧水产局的专家,给养殖户讲授猪粪处理、选购饲料、应对疫情等知识,由协会统一采购饲料、疫苗,统一销售。
不畏艰辛 一心为民解难题
“我养猪已有10多年了,以前每年只养了10多头。不是协会的帮助,我做梦都不敢想把规模扩到这么大。今年我可出栏生猪700多头。”谈起协会,村里的生猪养殖户官怀仁感慨不已。2013年,在郭明安的鼓励下,官怀仁扩大了养殖规模,一次性养猪100余头,2013年3月,当第一批生猪长到100多斤,正是长得快的时候,他资金出现了困难,亲戚朋友该借的都借了,正当官怀仁束手无策时。协会理事长郭明安想方设法帮他凑了15万元钱,让他度过了难关。官怀仁兴奋地告诉记者:“有协会的支持,我现在越干越有信心,如果明年协会还能在资金上帮我一把,我准备把养猪场扩大到年出栏生猪2000头的规模。”
随着养殖户的增多,养殖规模的扩大,新的问题出现了,因为猪粪没处理好,村里到处臭气熏天,甚至污染水源。为了解决好养猪及创造效益又不影响环境的矛盾,郭明安先后多次到岳阳、常德等地学习,并将“四格净化池”处理猪粪的技术引进到村里。今年他找有关部门争取到了40万元资金,为村里108户养殖户建好了“四格净化池”,猪粪污染环境的现象明显改观。2015年,协会计划为村里所有生猪养殖户建好“四格净化池”。据介绍,“四格净化池”技术已得到资阳区环保局、资阳区畜牧水产局等单位领导的认可,2015年,此技术将在整个资阳区全面推广。
“村民尝到了甜头,发展养殖的积极性更高了。”郭明安介绍,协会成立5年来,养殖户由以前的25户发展到了195户,村里2010年出栏生猪不到1000头,2014年出栏生猪已达两万多头。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