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残疾人杨勇明身残志坚 办养殖场发家致富

2014-12-05 15:40:52  来源:中新重庆网  作者:吴云桃 肖少群
在重庆奉节兴隆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却身患残疾,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靠自己勤劳而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11月26日,笔者来到位于兴隆镇友谊村的奉节县勇明养殖场,41岁的杨勇明是这家养鸡场的主人。

1998年,杨勇明外出打工时,在水泥厂被烧伤,伤残定级为二级。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本身就贫穷的农村家庭陷入了噩梦。因为身患残疾,杨勇明找工作处处碰壁,但是作为一家之主,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杨勇明清楚地明白一家人不能坐等社会救济,得靠自己养活一家子。

2008年下半年,杨勇明看电视时,无意间看到的残疾人办养鸡场致富新闻,让他深受触动,他想别人可以做到的,自己也行。说干就干,于是杨勇明回到家乡,向亲朋好友筹借了2万余元,购买了1000只鸡苗,办起了土鸡养殖场,但困难远比自己想象的大得多,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养殖场所在地海拔高,气温低,一个月不到,鸡苗就损失了近一半,将近崩溃的杨勇明请来了镇上畜牧站的技术人员,通过镇上畜牧站的现场指导和杨勇明自己看书学习第一批土鸡终于长大,并顺利卖出去。杨勇明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土鸡养殖给他带来了6000多元的利润,这也让他看到了希望,并坚定了将养殖场办下去的决心。

现在,杨勇明的养鸡场一年能卖出土鸡一万余只,鸡蛋两万余枚,为他带来10多万的经济收入。杨勇明的土鸡现已销往奉节、巫山、巫溪等地,一到夏天还经常有游客专门跑到他的养殖场买土鸡、土鸡蛋。

当笔者问到杨勇明接下去有什么打算,憨厚老实的他说道:“先供两个娃儿读完大学,把他们送出大山,然后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并将养鸡技术教给更多的残疾,让他们也能有自己的事业,自食其力。”

据了解,目前兴隆镇像杨勇明这样通过办养殖场发家致富的残疾人共有12位,每年能创造近百万元的收入。


编辑:张国申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