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甘肃】打通农民致富的希望之路

2014-12-05 15:08:0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兰州)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交通的“大动脉”,那么农村公路就是交通的“毛细血管”,它通村达户,涉及村村镇镇,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过去永靖县有的乡镇甚至没有公路,村民出行要翻山越岭,溜沟过河。有的乡镇即便有乡村道路也存在着路况差、等级低、断头路的问题。山区百姓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难,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来说,对路的渴望胜过一切,一条路的开通就意味着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初冬时节,笔者从永靖县城最东端的关山乡到最西面的新寺乡、从最北面的西河镇到最南面的王台镇采访时看到,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沥青路通向了偏僻山村,宽阔整洁的大道纵横交错,不仅让永靖县农村道路“尘土飞扬”和“坑洼泥泞”成为历史,也让当地群众走出了“出行难,致富更难”的困境。

打通永靖最高峰

巍巍八楞山,海拔2850米,耸立于永靖版图的最东端,是永靖的最高峰。

离八楞山山顶不远的青山村,是永靖东部山区最偏远的村庄,也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庄。

山里人苦,苦在路上。

何其明已经70岁了,但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说起路的事, 他给笔者讲了当地的一个“笑话”:“村上有红白喜事,邻村乡亲来吃席,要是看着天边飘来几片乌云,没等吃宴席,人全都跑光了。”

老人说:“这里见云就下雨,一下雨路就被冲断了,回不了家。”

现如今,一条宽4米、长7公里的水泥路从山脚下一路蜿蜒而上,延伸到了山顶。

“沿路有三个庄子,500多口人!现在水泥路铺通了,下雨下雪就不用怕了。”何其明老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

在路上,笔者碰到了正在干活的青山村村民王巧霞。

“以前种的百合要拉到十几公里外的地方去卖,现在路通了,商贩能够把车开到地头,挖的百合在村口地头被收走了。”王巧霞说。

关山乡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区,沿这条新修的马路有青山、马家、上蒲家三个村,他们都以百合为主要经济作物。王巧霞告诉笔者,她家种了4亩百合,卖百合更方便了,每亩能卖七八千元。

这条路,是永靖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修建的21条道路之一。近年来,永靖县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目前全县公路里程达1258公里,全县通畅率达到80%。

土路换新颜

永靖县的村民要去青海赶集?

这听起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新寺乡后坪村处于永靖最西段,离县城80多公里,作为永靖西山最偏远的村之一,每逢集会,村民们都要到离村十几公里的青海省民和县马营镇去赶集。

道理很简单—到马营镇路好走。

村里这条土路早已失去承载力,不大的一场雨,路就断了,别说出去买东西,孩子们连学都上不了。

近三年,永靖县投资3亿元硬化村社道路、巷道近1000公里,使全县川塬区90%、山区70%的村社巷道实现了水泥硬化,水泥路直接通到了家门口,为实现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靖县三条岘乡至三塬原有道路也让周边群众出行不便。“原来路窄、坡陡、弯子急,一路坑坑洼洼,路上事故不断,开车提心吊胆。”往西山王台镇跑客运的李师傅对此深有感触。

从永靖县交通部门了解到,永靖县三条岘乡至三塬道路原设计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改扩建时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铺油改造,工程总投资额达3.5亿元。施工技术员王成兵向笔者介绍:“这条路的建设标准很高,质量非常好。一些陡坡、急弯全部被改掉了,而且排洪设施做得非常好。”

一桥飞架南北

西河镇是永靖县高原夏菜的主产区。

整个西河镇和兰州市红古区隔河相望,全镇11个村的路都必须过河,因此西河镇成了全县桥最多的镇,也成了受桥制约最严重的镇。

直通西河镇陈家湾村的陈家湾大桥2011年就被列入危桥改造计划,但由于该桥桥面窄、等级低,如果按危桥改造设计方案只进行加固维修,并不能彻底解决安全隐患和通行条件。为彻底改变因桥受困的河西镇,永靖县投资1100多万元,修建陈家湾新桥,桥南陈家湾、滩子、沈王、红庄湾四个村受桥制约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桥通了,西河镇鲜嫩的蔬菜被一车车运过大桥,运往全国各地。

黑台上的致富路

采访中,有人提及永靖县盐锅峡镇黑台的苹果日照充足,口感很好,但就在三年前,这里却因地处台塬,道路状况极差,种了好苹果却销不出去。

2012年,新修的折达路从黑台横穿而过,让相对闭塞落后的黑台焕发了生机。在黑台折达路边,李安才正在菜地里打农药。他今年种了草莓、娃娃菜还有番瓜,多半年下来,一共收入了5万多元。

知道笔者来采访,村民魏万贵显得很激动。他租种了黑台的8亩地,前半年种了娃娃菜、笋子,卖了3万多元,加上草莓,一共收入7万多元。

盐锅峡镇党委书记范多学对于农村公路感慨很多,他说,“修通一条公路,就能繁荣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一路采访,从农民群众的笑颜中笔者看到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条条大路通农家,路面平坦又整洁,车出车进很省力,有粮不愁卖不出,砖瓦大房平地起。这几句话正是农村公路使永靖农民奔小康的真实写照。

编辑:张国申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