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这一年,潞城市王都庄村的农民牛勤芳有颇多感慨,记得年初大旱,一地的玉米苗丰收无望时,他意外获得市扶贫基金会送去节水微灌溉设备,原本卷了叶的玉米在秋收时亩产高达1680斤,这让朴实的牛勤芳乐开了花。11月2日,记者从市扶贫基金工作会上获悉,今年,我市通过扶贫基金帮助19家企业走出困境、全市3万余名贫困群众像牛勤芳一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今年,长治市扶贫基金会加大了在微小企业、公益事业和节水微灌工程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其中,精准节水微灌成为市扶贫基金会帮贫致富的一项特色工程。郊区、壶关、沁县、武乡等地的干旱山区分别建起了可移动精准节水微灌示范工程,有效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激发了干旱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广泛前景。同时,今年微灌技术还首次运用到了旱地大秋作物中,有效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为了提高贫困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我市扶贫基金会还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对广大农民进行种植技术栽培管理及工艺技术、职业保姆等技能培训,使一大批贫困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另外,今年市扶贫基金会还重点扶持了19家“亮点”微小企业,通过这些企业共安排308名贫困劳动者就业;深入山区为特困群体送医、送药,为低保对象和残疾人优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200多户困难户改善了生活状况。通过龙头带动和职业技术培训,市扶贫基金会带领3万余名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为全市扶贫攻坚做出了贡献。
编辑:张国申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