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先同 杜启胜)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茶农朋友也纷纷踏上了创业的道路。“我家祖祖辈辈是地道的茶农,到我手里,由于身体差,采茶高强度劳动耐不活,想外出打工更受不了,原本以为守住自己几亩地的茶园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就够了,但看到人家发展多种经济,快速致富后,觉得还是要自己创业,于是干起了酿酒这一行,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面对笔者采访,43岁的创业人士熊传柱告诉笔者。
熊传柱是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谭家垭村的村民,谈起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感慨万千,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兄弟姐妹4个,自己小时候从12岁开始生病一直到20岁,主要是流鼻血,一流起来就止不住,光82年在宜昌中心医院就缴了800多元,相当现在的1万多元。8年中,每年都要1000多元的药费,闹得全家人都吃不上一顿米饭,全家6口人挤在一间破土坯房里,一家人过的日子现在真不敢想象。
病愈后已是20多岁的熊传柱,身体仍然虚弱,几次想出门打工的念头都取消了,父母年纪大不能从事生产劳动,姐姐出嫁,哥哥娶亲后分家了,照顾老人和种地、采茶的担子落在他的头上,靠分得的几亩茶园,每年收入在8000元左右,比小时候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自己也经人介绍,谈了朋友成了家,又在河边建了一栋三间两层的楼房。
2004年,已经33岁的熊传柱看到邻居都通过茶园改造、外出打拼快速致富后,自己也有了创业的灵感。他告诉笔者:“我请邻居帮忙干活,见每餐都要饮酒,10斤酒两天就喝完了,便想何不自己煮酒呢?”
因为谭家垭海拔高、湿度大,村民大多喜欢喝酒避寒,白酒在邓村本地市场很大;另外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熊传柱自己家门前有一条清凉可口的水源,可以说是独具煮酒的资源优势。从那时开始,熊传柱便靠仅有的170元钱,独自一人在家边种庄稼边修建自己的酒厂。建酒厂的准备工作自己做,但砌砖、修猪圈等工作仍得请邻里乡亲帮忙。酒厂建好后,熊传柱又以每月1500元的报酬请了一位煮酒师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熊传柱历时3个月的艰辛付出终究有了回报,他告诉笔者:“当年的腊月二十六,我的第一缸酒出来了,共有200多斤!”看着汩汩流淌的酒、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酒香,熊传柱恨不得马上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乡亲们,让大家共享自己成功的喜悦。
酒煮成功了,但因修建酒厂和猪舍,熊传柱的投资已达到了10万余元,欠下了6、7万元的债务。为压缩开支,他开始向煮酒师傅学习煮酒技术。没多久,熊传柱便悉数掌握了煮酒要领。便辞退了煮酒师,自己担任起了煮酒师的工作,每月为自己节省了1500元的开支。前来买酒的村民都竖着大拇指告诉笔者:“熊老板煮的酒好喝,顺口得很!”熊传柱每天所生产的200多斤酒,除供应本村村民外,邓村、竹林湾、江坪等各村也闻讯而至,连宜昌市、河南等外省的酒商也在这儿订购。
熊传柱告诉笔者,他的酒厂现每天需用400多斤包谷生产200多斤酒,一年下来要6万多斤包谷,主要来源是从三峡物流园进入,在乡内的江坪等地也购进了一部分,粮食干净无杂质,每年要拉7车,所煮的酒,每年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测,多次得到了领导的赞誉,认为我生产出来的酒口感好,空杯留香、滑而不腻、唇齿留香、绵甜甘纯 、无任何勾兑现象。另还养了50多头猪,现在每年纯收入达到了8万多元。熊传柱用诚信经营获得所有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谈起办厂当老板的初衷,熊传柱激动地说,我创业也是为了报恩!小时候是我哥熊传新把我带大的,现在他家情况更不好,有两个孩子,嫂子弱智,去年大哥突然生病去世,目前三母子仍住在一间土房中,大儿子已经20岁了,小女儿还在邓村小学五年级读书,我要酿出最好的酒,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所赚的收入,也要帮助嫂子一家;还有我妻子的哥哥郑泽新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跌入炭火中导致左腿截肢,他爱人也在一场车祸中造成高位截瘫,家里一贫如洗,念书的儿子也即将辍学,每年我还要帮助他家,为他们买米、油、菜、柴火。让他们能度过难关。
说到下步打算,熊传柱笑着说:“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文化程度不高,我还想到野三关去考察学习,扩大规模,在宜昌城区打开市场,将酒厂扩大到每天煮700斤包谷、产350斤酒的规模;另将现在可养七八十头猪的猪圈,扩大到年出栏200头的规模。”据他测算,规模扩大后,酒厂年产值将有大幅度提高。
在笔者离开的时候,他与妻子朱翠云又忙着去采茶。这对勤劳的夫妇不怕脏、不怕累,以诚信致富,以酿酒创业,以助人报恩,也许会比他人需要付出得多。但他们有梦,而且坚定信心朝着梦想前进,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编辑:沈念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