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核桃常见病害的防治

2013-06-17 09:49:53  作者:SystemMaster

枝枯病 真菌病害,主要为害枝干,造成枯枝和枯干,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枝条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病害先从幼嫩短枝开始发生,然后向下蔓延直至主干。受害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色,后变浅红褐色,最后变成深灰色,并形成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枝上的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枝条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大量黑色短柱状物(即分生孢子)。病菌(Melanconis juglandis)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一般56月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生长衰弱的枝条及冻害或春旱严重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并烧毁;秋季树干涂白,预防冻害;主干发病,可刮除病斑,并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伤口,外涂伤口保护剂。(2)药剂防治。在68月份,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效果良好。

腐烂病 又叫黑水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枝、干,阻止养分输送,造成树体生长衰弱,结实力下降,严重时全株死亡。症状因树龄和发病部位不同而不同。幼树主干和骨干枝病斑初期暗灰色,水渍状,微肿起,病皮变为黑褐色,有酒糟味。病组织失水下陷后,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斑沿树干纵横向发展,后期皮纵向裂开,流出黑水,病斑环树干一周时,幼树主枝或全株死亡。大树主干感病后,初期隐蔽在树皮部,外部无明显症状,当病斑连片扩大后,树皮裂开,流出黑水,干后发亮,好象刷了一层黑漆。营养枝或23年生侧枝感病后,枝条逐渐失绿,皮层和木质部剥离,失水干枯。病菌(Cytospora juglandis)以菌丝体或或子座及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春树液流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病斑扩展及病菌活动以4月中旬到5月下旬为主要时期,8月份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直至越冬前停止。一般土壤瘠薄、排水不良、管理粗放遭受冻害和干旱失水的核桃树易发病。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增强抗寒、抗病能力。结合修剪,及时清除果园病枝、枯枝、死树,集中烧毁。入冬前进行树干涂白,预防冻害。早春及生长季节及时刮治病斑,刮后涂50%甲基托布津50倍液(或65%代森锌50100倍液、波美510度石硫合剂等)保护伤口。

溃疡病 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幼树主干、嫩枝和果实,初为褐、黑色近圆形病斑,直径0.12 厘米,多发生在树干及主侧枝基部。有的扩展成菱形或长条形病斑。在幼嫩及光滑的树皮上,病斑呈水渍状或为明显的水泡,破裂后流出褐色粘液,遇空气变黑褐色,随后病部散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相连呈菱形或长条形。当病部扩大到环绕枝、干一周时,出现枯梢、枯枝或整株死亡。秋季病部表皮破裂。在较老的树皮上,病斑多呈水渍状,中心黑褐色,病部腐烂深达木质部。果实受害后呈大小不等的褐色圆斑,早落、干缩或变黑腐烂。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e.)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翌春气温达到11.415.3℃时开始活动,5月下旬气温28℃左右时,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借风雨传播,发病达高峰,夏季气温超过30℃以上时病害基本停止蔓延,入秋后温湿度适宜时,病害又发展,但没有春季重。土壤贫瘠、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或管理粗放、不施肥、不修剪以及冻害、虫害造成伤口多的果园易发病。另外,树干阳面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合理修枝整形,改善树冠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秋冬季节树干涂白,预防日灼和冻害。发病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用刀划破病皮、深达木质部,再用35°Be石硫合剂或2%硫酸铜液、10%碱水涂治,均有一定效果。

冠瘿病 细菌病害,由癌肿野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侵染所致辞,危害核桃枝干,上生大小不等的瘤,初光滑,以后表面逐渐开裂、粗糙。病菌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或依附病残根在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雨水等传播,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为苗木调运。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常发病重。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检疫,严禁病苗进入造林地。一旦发病,可用利刀将癌瘤切除,再用1%硫酸铜溶液或2%石灰水消毒伤口,喷波尔多液保护。 切下的病组织要集中烧毁。

黑斑病 又叫黑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细菌病害,主要为害幼果和叶片,也可侵害嫩枝、花序和花粉。幼果受害,果面出现褐色油浸状微隆起小斑点,以后成片变黑,深达果肉,致整个核桃及核仁全部变黑或腐烂脱落。近成熟的果实发病,先局限在外果皮,后波及到中果皮,致果皮病部脱落,内果皮外露,核仁表面完好,但出油率大为降低。叶片受害,先在叶脉上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小褐斑,扩展后相互愈合,外围有水渍状晕圈,少数在后期穿孔,病叶皱缩畸形。叶柄、嫩梢上的病斑长形,褐色,稍凹陷。花序感病,产生黑褐色水渍状病斑。病菌(Xanthomonas juglandis)在枝梢的病斑或芽里越冬,翌年借风雨、昆虫及花粉传播。核桃花期及展叶期最易染病,夏季多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梢及病果,捡净落地病果,集中烧毁。(3)药剂防治。病害严重的地方,在核桃发芽前后用35°Be石硫合剂各喷一次;在展叶期、谢花后及幼果期,用1:0.51:2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各喷一次。也可用50毫克/升链霉素加2%硫酸铜,每隔15天喷1次,效果良好。

褐斑病 又叫白星病,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引起早期落叶、枯梢和烂果。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直径0.30.7厘米,中间灰褐色边缘暗黄绿色至紫褐色,病部与健部分界不明显,有时病斑四周带黄色;病斑上有黑褐色小点,有时略成同心轮纹状排列。嫩梢上的病斑长椭圆形,黑褐色,稍凹陷,边缘褐色,病斑中间常有纵向裂纹。果实上的病斑较叶片上的小,凹陷,扩展后果实变黑腐烂。病菌(Marssonina juglandis)以菌丝体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病害多从5月中旬至6月初开始发生,78月为盛发期;雨水多、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结果过多、土质瘠薄、光照不良或管理粗放、树势衰弱又遭冻害及旱害的果园,都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秋后清理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6月中旬和7月上旬,用1:2:200波尔多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各喷1次。

炭疽病 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叶片、芽和嫩梢;果实受害后引起早期落果或核仁干瘪。果实上病斑初为褐色,后变黑色,近圆形,中央下陷。病部有黑色小点,有时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湿度大时,病斑上小黑点呈粉红色小突起,严重时,病果上常有多个病斑扩展连成片,全果变黑腐烂或早落,失去食用价值。叶片上的病斑不规则,有时沿叶缘四周约1厘米宽处枯黄,或在主侧脉间出现长条枯斑或圆褐斑,严重时全叶枯黄脱落。芽、嫩梢、叶柄、果柄感病后,出现不规则或长形下陷的黑褐色病斑,造成芽梢枯干,叶果脱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以菌丝体在病枝、叶痕、病果及芽鳞中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一般当年雨季早、雨水多、湿度大则发病早且重;反之,发病晚、病害轻。栽植密度过大、树冠稠密、通风透光不良的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保持园内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清除园内病枝、病果、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核桃发芽前,喷一遍5°Be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在核桃开花前、幼果期和果实迅速生长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1000倍液各喷1次。

白粉病 真菌病害,主要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受害部位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叶片发病,叶背产生灰白色粉状病斑,叶片正面粉层浓淡不均,凹凸不平,后期病叶上产生微小的黑色颗粒,叶片扭曲皱缩。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叶形变狭,叶缘卷曲,质地硬脆,渐变褐色枯焦,冬季落叶后,病梢呈灰白色。病菌(Microsphaera yamadai)以菌丝体在冬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翌春病芽展叶现蕾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昆虫传播,一般栽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生长衰弱的果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核桃展叶至开花期,及时多次摘除病梢、病叶;核桃采收后,结合修剪剪除病梢、病芽,扫除落叶并集中烧毁;发芽前喷布1°Be石硫合剂,减少菌源;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波美0.20.3°Be石硫合剂、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