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山菜之王—蕨菜

2013-04-12 14:07:30  作者:SystemMaster

春天的蕨菜被誉为“山菜之王”,它不但口感清脆鲜嫩,而且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和其他维生素的含量也是一般蔬菜的数倍。

蕨菜味甘性寒,无毒,能安神。有解毒、清热、润肠、化痰等功效,经常食用还可降低血压、缓解头晕失眠。 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清肠排毒的作用。全草含蕨素,蕨式,棕榈蕨素等。

《本草拾遗》:蕨,叶似老蕨,根如紫草。生山间,人作茹食之。《纲目》:蕨,处处山中有之。2~3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长则展开如凤尾,高3~4尺。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内有白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作粔妆,荡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

据有关史料记载,始于西周,最早蕨是当祭品用的,清代一些地方还有这个习惯。它的名字最早见于《尔雅》。《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茁”。这里的茁,就是蕨类野菜。《诗经》则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山有蕨薇,隰有杞桋”的诗句。《诗经·陆玑疏》云:“蕨,山菜也。初生似蒜,紫茎黑色,可食如葵”。

蕨儿菜亦名粉蕨、蕨菜,或呼“拳头菜”。属蕨类植物凤尾蕨料植物蕨的嫩叶,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于东北、内蒙、西北、西南。生于山林阴湿处,嫩苗拳曲采为菜,根茎粗,状横足。富含淀粉,名蕨粉,可制粉条,粉皮食用,亦可供工业浆纱,及酿酒。全草供药用。

中国以蕨菜入馔始见于《诗经》,以后历代文献如北魏《齐民要术》,唐代《本草拾遗》,明代《群芳谱》,清代《随园食单》等均有食用记述。历来视为山珍野蔬,誉为山菜之王,旧时民间常用以度荒。

一、中药附方

1、热痢(急性肠炎):蕨菜根31克,水煎去渣,一日分2次服。

2、脱肛:全草3~6克,煎烫,一日分2~3次服。

3、白带:蕨根,白鸡冠花,白茶花,等分煎服。

4、发热不退:鲜蕨根30~60克,水煎服。

二、临床应用

1、治肠风热毒:蕨菜花(叶)焙为末,每服10克,米饮下(《圣惠方》)。

2、治泄痢腹痛:蕨粉150~200克,先用冷水少许调匀,加红糖,开水冲服(《浙汇天目山药植志》)。

3、治发热不退:鲜蕨根50~100克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志》)。

4、治湿疹:先将患处用水或酒洗净,将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调擦(《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三、烹调应用

蕨菜以嫩茎供食,采集以后,用手指捋去茎上绒毛,摘去叶芽苞,用沸水焯后,切成寸段,凉水浸泡供炒、烧、拌、炝成菜,配以肉丝、豆干丝等或其他荤素各料,因其清寡烹调时应用重油,或加入肥膘肉,吃口稍滑而柔脆,具特有清香,也可先将其用米泔水泡几日,去其粘液与土腥味,再逐条划成细丝供用。又可焯水后晒干或盐腌贮藏,用时温水泡发或凉水浸泡脱盐,现多为民间采食,或加工后出口,名菜有陕西商芝肉,黑龙江滑炒里脊蕨菜,海米炝蕨菜等。

四、栽培管理

蕨菜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分株繁殖)。用根可以提前两年收获且容易管,在生产上多用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繁殖,将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者分株栽植,行距70~80厘米,株距50~60厘米,苗高10~15厘米时定植。

1、整地作床

选择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宜,整地时施入落叶堆肥、厩肥,亩施5000千克优质腐熟农家肥,深翻整平做畦,做成宽1m的平畦或高畦,待土壤解冻后即可栽植,按70×50厘米定植,每穴2株。

2、栽植要求

苗根系完整,尽量不伤根系,栽植时理顺根系,不要窝根,栽后浇1次透水,水渗后如有定植穴渗土现象,再用手抓土填平。 如果烂根多,瞎眼根多,失水根多,冻根多等,再就是盖土过薄过厚都会造成出苗率低。

3、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应勤中耕除草、浇灌,雨季加强排水,以免引起根的腐烂;多次追施薄肥,可采收一次施一次肥,施肥在采收2~3天后进行;入冬以枯草覆盖,以保湿防寒;初春发芽前应及时浇水和追肥,促进茎叶萌发。

4、棚室管理

土壤封冻前扣棚膜,温度掌握在20℃左右,高于30℃要及时放风。此期为休眠过渡期,苗畦不要浇水,只要严格掌握住温度即可。15天以后可升至25℃。

5、采收与加工

⑴扣棚至萌芽需要20天时间,萌芽至第一次采收需要10~15天,当幼茎长到10厘米时即可采收幼芽。采收标准以嫩叶未展开为宜。每7天采收一次。亩产可达1000千克。如果离市场较近,采收完绑成小捆,立即出售,一般不超过12个小时。如果量大来不及出售,可用沸水焯2~3分钟,连续翻动,使其均匀受热,捞出浸入冷水中定色,然后阴干或风干,理直包装入箱待售。

⑵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0多年,每年春季和夏初,当幼茎长到20~25厘米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而呈拳钩状,即可采收。过晚会影响食用价值,并对来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一次后,10~15天可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

编辑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