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自动投饵机在网箱养鱼中的应用

2013-03-08 10:45:06  作者:SystemMaster

随着各地养殖条件的逐渐成熟,利用水库、湖泊等资源,进行淡水网箱养鱼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采用机械设备——网箱养自动投饵机代替人工投喂饵料,同样适用于网箱养鱼,并逐步被广大渔农接受。目前已得到推广应用并申请取得了专利。

一、网箱自动投饵机的要点

网箱养鱼是充分利用水库、湖泊水面,替代池塘养殖的一种重要养殖方法。利用网箱在水库、湖泊中养鱼,能充分发挥天然水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占用,减少水资源浪费。一般来说,在网箱养鱼中利用网箱自动投饵机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节约饲料

由于网箱自动投饵机可控制下料数量,抛洒均匀,从而使饵料能充分利用,与人工投饵相比可节约饵料。

2、节约劳动力费用

以每人最多管理6个网箱,每年工作7个月,每月1000元工资计算,每个网箱人工费为1167元。而如果采用网箱自动投饵机,两个网箱用1台投饵机,售价1200元,按5年分摊,每年每个网箱投入设备费为120元;200瓦鼓风机每天投喂3小时共用0.6度电,7个月用电125度,按每度电1元计算为125元;机械投饵每人可管理20个网箱,7个月每个网箱为人工费350元,这样,机械投饵每个网箱管理费合计为595元。因此,采用网箱自动投饵机比人工投饵节约管理费572元。

3、降低劳动强度

最大限度地避免风吹、日晒、雨淋,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其他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网箱自动投饵机得到了各地网箱养鱼户的支持,应用效果显著。

二、网箱自动投饵机构与操作要点

针对网箱的自动投饵机采用鼓风机作动力源,通过管道,使高速流动的空气把饵料吹送到网箱中央。在管道出口处设一个凸起的障碍物,使高速流动的饵料得到碰撞而散开,散开面积控制在4-5平方米。下料结构起初用电磁铁吸拉料门结构,但由于电磁铁经长时间使用,线圈容易磨损而漏电,在安全生产中存在隐患,后期改用了偏心轮振动下料结构。控制器使用的是常用的定时开关机、间隔下料普通控制器。现在使用的单片机控制器定时准确,投喂时间和间隔时间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以适应摄食鱼的数量及规格变化的需要,减少饵料沉底过多的损失。单片机可设置每天所有的投喂程序,包括自动完成每天所需要的开机、关机、投喂时间、间隔时间等设置;当料斗中没有饲料时能够自动停止投饵。

网箱自动投饵机结构由如下部件组成:储料箱盖、储料箱、储料箱底漏斗、下料机构接料斗、下料开关挡板、电磁铁(或偏心轮振动下料机构)、控制器、动力源(200瓦鼓风机)、下料机构及鼓风机支架、一机两箱出料机构、输送管道和障碍物散开装置。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设计的网箱投饵机有一机两箱和一机四箱两种型号。一机两箱是一台机器装有一个分料装置,把下来的饲料分成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管道,并靠风力把饲料送入两个网箱中央;一机四箱是一台机器装有两个分料装置,由四根管道通入四个网箱同时喂鱼。由于一机四箱的机型在养殖中后期因鱼的摄食量增大,饲料储存量不能满足四个网箱的同时投喂要求,存在续料问题,给管理造成不便,因此目前已经逐渐减少了生产量。

三、网箱自动投饵机使用存在的问题

大面积推广应用网箱自动投饵机,受到很多自然条件的制约。由于水库的地理位置大部分处于偏远山区,长江、黄河上水库的条件相对较好,但在全国占有量很少,一般情况电源很难输送到适宜网箱养鱼的库叉岸边。由于水库岸边崎岖不平道路很难修到位,活鱼运输等问题很多地方得不到有效解决。有些地方的养鱼户为了使用网箱投饵机,自备了柴油发电机,在目前油价偏高的情况下,加上油料运输,明显地提高了养殖成本。渔农对加大养鱼成本的投入持观望态度,这是网箱自动投饵机在应用上受限制的主要因素。

在水库中养鱼,对水库的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需要研究出解决的办法。很多地方政府禁止在城市水源性水库养鱼。鱼离不开水,有水必然有鱼。具体在水库中每公顷水面,应放置多少面积的养鱼网箱,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水产界应在这方面加强研究力度,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也是制约网箱投饵机应用与发展的因素。

渔农对科学养鱼认识不足。目前大部分是以户为单元的养殖方式,劳动强度很大,一些设施一般是没有能力单独购置,或单独建设的。在出售成鱼的议价环节中也处于弱势状态。因此,网箱养鱼模式也是制约网箱自动投饵机应用与发展的因素。

但是,网箱自动投饵机的应用能够节约饲料10~20%,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费用支出,降低养殖管理成本70~80%.自动投饵机在网箱养鱼中的应用,使渔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开展疫病预防、市场销售等管理工作,这也决定了其必将成为未来鱼类养殖的首选。

网箱自动投饵机的普及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在渔农基本上接受了渔业现代化的理念。大力发展网箱自动投饵机不但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也将促进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

编辑 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