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插早稻面积的增加,农友们必须了解机插稻的一些栽培特点,合理进行大田肥料运筹,精确定量施肥,以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获得机插早稻的高产丰收。
机插早稻一般都是秧田期短,大田期长,有些插秧机要求所用秧苗的秧龄期较短,秧苗叶龄一般比常规湿润秧小3~4个,因而其大田分蘖位延长3~4个,因此,应利用有效分蘖期长的特点,尽量争取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机插秧秧苗细小,抗性相对较差,在密植条件下,对水分、干旱和曝晒等不良条件的抗御能力较差,应强调培育好秧苗,提高抗逆能力;机插稻一般播种较晚,生育期偏迟,生育进程滞后于常规栽培水稻,因此,在病虫防治,水田的肥水管理等,均应有别于常规栽培的水稻。因此在水肥管理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合理管水。机插都是实行薄水栽插,有利于清洗秧爪,达到不漂、不倒、不空插的效果。因而插后采用湿润灌溉,保持薄皮水状态。缓苗期过后应浅水勤灌,即田面夜间无深水,次日上新水,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分蘖早生快发。机插后第一叶龄期晴天上水层,夜间和阴天脱水,第二叶龄期采取短期脱水促根,以后浅水促蘖。茎蘖苗达85%穗数时脱水分次适度晒田,反复多次由轻到重,晒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落黄褪淡即可,可抑制无效分蘖发生,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晒田后的管水与手插稻基本相同,坚持浅水勤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后期脱水不能过早,确保活熟到老。
2.精确定量施肥。机插早稻和手插稻的特点决定了两者在施用基肥和分蘖肥的比例有显著区别。一般手插稻基肥在基蘖肥中的比例为70%左右,分蘖肥占30%;而机插稻基肥在基蘖肥中的比例应为30%~40%,分蘖肥占60%~70%。与手插稻相比,机插早稻缓苗期长一些,机械移栽伤根重,新根发生缓慢,基肥过多秧苗无法利用,会导致肥害僵苗不发,也会因为移栽后灌水排水频繁,导致肥料流失严重,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一般以亩产600千克的施肥量计算,每亩需施纯氮17.5~20千克、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15~20千克,土壤肥力较高的施肥量可略减;地力差的田块要注意培肥,并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
按照这一要求施肥,基肥适当少施,每亩基施45%专用复合肥25千克;分蘖肥推迟至植株长出2张新叶时施用,分次追施每亩施尿素12.5~15千克;穗肥每亩施尿素15千克。从试验结果来看,一般在栽插后7天长第二心叶时施第一次返青分蘖肥,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方法是尿素与稻田小苗除草剂一起拌湿润细土,堆焖3~5小时后在傍晚田内上水5~7厘米后撒施。在栽后12~14天再施一次分蘖肥;栽后18天左右视苗情可再施一次肥,一般掌握在有效分蘖叶龄期以后能及时退劲为宜。切忌过多、过迟施用分蘖肥,造成群体过大,影响成穗率和大穗的形成。
穗肥既有利于巩固穗数,又有利于攻取大穗,但要防止叶面积过度增长,以形成配置良好的冠层结构。穗肥一般分促花肥保花肥两次施用。促花肥主要是促进稻枝梗和颖花的分化,增加每穗颖花数。一般在穗分化始期,即叶龄余数3.5叶左右施肥,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要因苗情而定。若叶色正常褪淡,可亩施尿素8~12千克,若叶色较深不褪淡,可推迟并减少施肥量;若叶色较淡的,可提前3~5天施用促花肥,并适当增加用量;如叶色较深也可不施。保花肥一般在出穗前18~20天,即叶龄余数1.5~1.2时施用,具体施用期应通过剥查10个以上单茎的叶龄余数确定,当50%的有效茎蘖叶龄余数不超过1.2时为追施保花肥的适期。用量一般为每亩施用7.5千克尿素,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多施,但不宜超过每亩10千克;相反,则少施或不施。
(信息来源:农家科技杂志社)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