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死秧,是土传病害,主要危害根、茎和叶片,多在初花期开始发病,结荚盛期植株大量枯死,是菜豆的重要病害之一。北方春露地菜田枯萎病发病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为发病高峰。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病时间提早约半个月。华东地区4月上中旬的初花期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的盛花至结荚期发病最多。
1.识别要点。一般花期开始发病,病株下部嫩叶最先萎蔫变褐,叶片的叶尖、叶缘出现不规则形褪绿斑块,似开水烫伤状,无光泽,后全叶失绿萎蔫,变成黄色至黄褐色,并由下叶向上叶发展,3~5天后整株凋萎,叶片变黄脱落。有的仅少数分枝枯萎,其余分枝仍正常。
病株根系不发达,根部皮层变褐腐烂,新根少或者没有,容易拔起。根颈处有纵向裂纹。病株结荚明显减少。剖开根、茎部或茎部皮层,可见到维管束变黄褐色至黑褐色,有的荚果腹背合线也呈黄褐色。一般进入花期后,病株先呈萎蔫状,开始早晚又可恢复正常,到了后期,则全天萎蔫,甚至枯死。潮湿时茎基部常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与非豆科蔬菜轮作3~5年。选用抗、耐病品种,从无病地或无病株上采种。施足不带菌的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低洼地采用高畦或半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杂草。将病秧、病残体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最好采用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
②物理防治。保护地可利用三夏高温期间,先清洁田园,拉秧后将病残体、病根等一并清除出田外烧毁,每亩施石灰50~100千克,使土壤变为碱性土,施碎稻草(切碎)500千克,均匀施在地表上,深翻土壤60~66厘米,起高垄30~33厘米,然后灌水,使沟里的水呈饱和状态,渗下去继续灌水,早上、下午、傍晚都浇水,使沟里在处理期间始终保持有水。然后铺盖地膜和密闭棚室10~15天。
③种子消毒。用有效成分0.1%多菌灵盐酸盐600倍液,加0.01%平平加浸种1小时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36%多硫悬浮剂50倍液或40%甲醛300倍液浸种3~4小时。
④药土处理。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选用萎锈灵或百菌清或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硫线磷颗粒剂1份+干细土50份充分混匀,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种子,移栽前5~7天,用药土围根,移栽时在定植穴穴施适量药土。
⑤熏烟。保护地可选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烟。
⑥药剂灌根。田间发现有个别病株时,马上灌药液防治。可选用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96%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7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5%治萎灵水剂200~3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250毫升,7~10天再灌1次。关键是要早防早治,否则效果差。采收前3天停止施药。
(信息来源:农家科技杂志社)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