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鄂州市华容区打造生态农业升级版

村村建基地 乡镇有品牌

2015-04-22 15:48:33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社  作者:陈庆跃 李耀阳

4月,春意正浓,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中咀村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走进鸿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大棚,只见鲜嫩的黄瓜挂满枝架,苋菜、西红柿、菜薯尖等蔬菜相映成趣。中咀村支书王富强说:“我们村依托台湾杏福农业园,引导村民建生态大蔬菜棚,做到村有生态农业基地,户有生态致富园。”如今,在华容驱车国道,漫步乡村,扑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田野花果飘香,湖泊碧波如翠,村庄景色宜人。

集约而动,画出生态农业升级蓝图。重点规划好段店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突出打造73.8平方公里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中小湖泊保护典范),形成三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文明体验区、生态观光旅游区)、一园(农产品加工园)、一带(樊寺线生态农业示范带)生态农业示范新格局。

在生态农业“排兵布阵”上,华容区加快发展以长江沿岸为重点的优质高产粮油5万亩、以316国道沿线乡镇为重点的优质高效蔬菜2万亩,以红莲湖、四海湖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10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硕丰铁皮石斛、牧门大棚果蔬等一批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集成推广先进配套技术,特色产业带和示范基地在质量、规模、农民增收上凸显了辐射带动效应。今年以来,仅牧门果蔬示范基地,平均每亩节本增收300元,带动蒲团乡种植蔬菜、优质稻1万多亩,亩增收220元。

为撑起生态农业的强大“骨骼”,华容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目前,全区23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已成为种植、养殖、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领域领头羊,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30%,提升了生态农业产业化支撑力、贡献力。

入市而兴,土地流转成“金盆子”。春日融融,段店镇武圣村靓亮园林基地一派葱茏,团团簇簇的花儿,吸引着寻芳的蝴蝶,令人心旷神怡。“这个园林基地总面积300多亩,种植花卉品种20多个,带动户均增收3000多元。”武圣村党支部书记陈新胜说到本村的园林基地时如数家珍:“这都是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

“以前在自家地里种庄稼,一亩地一季最多收入500多元钱,除掉农药、化肥后剩不了几个钱。”在靓亮园林基地打工的王嫂算着账,“现在拿家里的地入股公司并打工,分红又拿工钱,收入翻了几番,土地成了金盆子。”2015年,华容区有家庭农场1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共流转土地4.8万亩,全区“三品”认证达60个。

今年以来,华容区大力推广“猪(其他畜禽)-沼(沼气池)-果(其他作物)-灯(诱虫灯)-鱼(养鱼)”优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扶持培育生态富民小康示范户50多户,在建设50个标准化生态农业基地的基础上,每个村办好一个基地,带动10户农户,实现人均增收100元,引导群众由“要我干”到“我要干”转变。如今,园地养猪、坡地养鸡、稻田养鸭、池塘养鱼等循环种养模式已呈燎原之势,破解了种养污染、疾病传播和肉品安全三大难题,带动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委宣传部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