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春季鱼种投放技术

2015-04-02 14:25:00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王桂民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养鱼要想获得高产高效,把握好春季鱼种放养这一环节更为重要。因此,现将春季鱼种投放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肥池塘水质

鱼塘经过一冬的冻晒和清塘消毒后,要及时地注入新水,施足基肥,基肥一般每亩施250~500公斤腐熟了的牲畜粪或人粪尿,如果是新建鱼塘,要求还要多施,施肥后可注入一部分冬水,以利于培肥水质,增加水体中的天然饲料,保证所投放的鱼种一下塘就有充足的饲料生物供给,促进春后的生长发育。

二、把握好鱼种投放时间

一般在水温上升至8℃~12℃时是鱼种投放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鱼种活动力弱,鳞片紧,有利于鱼种捕捞运输和放养中的分捡挑选,使鱼种下池不易受到伤害,成活率也高,但放养要选择在晴天进行,这样可使投放的鱼种尽早适应池塘中的环境,尽早开食,尽快地进入生长期。

三、要投放规格适中、质量高的鱼种

俗话说“种好鱼满塘”,要想获得养殖鱼塘的高产、优质、高效,就必须放肉质肥满、结实、体形正常、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体色和眼睛明亮、拿在手中跳动激烈、在水中顶游能力强的优质鱼种。一般当年养成商品鱼的鱼种投放规格为17厘米/尾以上,个体重量控制在鲢鳙鱼50克/尾、鲤鱼100克 /尾、草鱼100克/尾以上。如果是投放鱼种时间晚或要养成的商品鱼规格大,就要投放规格再大一些的鱼种。为增强鱼种的抗病力,对选择好的下塘鱼种要进行一次鱼体消毒,消毒方法是:先在需投放鱼种的池塘内放一木桶,里面注入2毫克/千克漂白粉或10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溶液,把所要投放的鱼种分批在药液中浸浴3~5分钟后再放入池水中,浸浴时如遇到鱼种急游、狂跳,则说明鱼种不适应药液的浓度,这时要立即把鱼种放入塘中,以免发生死鱼事故。

四、要合理搭配投放鱼种

为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提高池塘鱼产量,根据不同的养殖鱼类的食性和生活习性,要合理搭配投放鱼种,一般的搭配原则为:肥水养鱼塘以投放鲢鳙鱼为主,其混合搭配比例为:鲢鱼55%~60%、鳙鱼15%、草鱼10%、鲤鱼、鲫鱼、鳊鲂鱼等占20%~25%。水瘦而饲料充足的,如青饲料充足,应以草鱼为主,其搭配比例为:草鱼45%~50%、鲢鱼20%、鳙鱼为5%~10%、鲤鱼、鲫鱼、鳊鲂鱼等占5%~10%;如全价饲料供应充足,应以鲤鲫鱼等吃食性鱼类养殖为主,其搭配比例为:鲤鱼或鲫鱼等80%,鲢鱼鳙鱼占20%,这样整个水体都能被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各种饲料也能循环利用,以提高养殖效果。

五、要合理确定投放鱼种的投放量

“密养”与“混养”密切相关,只有在实现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池塘的放养密度,发挥出池塘的生产潜力,如果混养种类少或单养一个品种的鱼是很难收到这种效果的。养殖中实行大小规格鱼种套养,增加小规格鱼种的投放量,尽量提高放养密度,既不影响成鱼养殖,又能解决大规格鱼种的来源,能有效地提高鱼产量,增加养殖的效益。

六、加强日常管理

搞好春季鱼种投放一定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鱼塘日常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到池塘查看水质,观察水环境的变化和鱼种适应环境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要管理好水质,定期向池塘注入新水,调节池水的透明度、溶解氧、pH值等,为鱼类创造好的生活环境。三是要严格按照养殖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四是搞好鱼病预防。春季是鱼病的高发期,在投放鱼种的过程中,做好鱼病的防治更为重要。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