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如何规避药材种植风险

2015-03-26 10:30:38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熊飞

在山区种植中药材,与种植玉米、土豆等常规粮食作物相比,效益明显较高。但中药材一是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严,二是市场价格起伏波动较大,缺时为“宝”,多则为“草”,因此虽有不少农户很想通过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但却因风险过大不敢种植。

如何规避药材种植风险?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1.在区域选择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在山区种药。山区种药,一是气候条件适宜。山区春季气温回升慢,夏季温差大,秋季降温快,冬季封冻早,气候冷凉湿润,年有效积温偏低,作物生长期较短,不适宜种植喜温喜光的高产农作物。但这种气候条件,恰恰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特别是一些对环境要求较为苛刻的名贵中药材,如党参、当归、黄连等,只能在山区种植。二是土壤条件适宜。山区多为棕壤、黄棕壤或灰包土,一些缓坡地土层深厚,土质微酸性,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基本无沙砾碎石,非常适合一些根茎类药材生长。三是比较效益高。山区受积温限制,只能种植玉米、土豆、大豆等作物,亩产值一般在千元以下。山区种植中药材,一般亩产值在2000元以上,高者甚至达到3000~4000元。四是市场竞争力强。山区种植粮食作物产量不稳、成本偏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但若种植中药材,由于很多药材低山不能种植,有的低山虽能种植,但产量、品质都不如山区,因此山区种药市场竞争力明显更强。五是有良好发展基础。山区有丰富的药材资源,有传统的种植习惯,有经验丰富的药农,因此发展中药材只要虚心学习、善于总结,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2.在种类选择上,要坚持当地常年栽培的道地药材为主,科学合理搭配种植。发展中药材,很多初入行者最关心的是市场行情与药材价格。在药材种类选择上,不少人认为只要种植眼下行情好、价格高的药材就能赚钱,因此什么药材涨价凶、价钱贵就种什么,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片面的。首先中药材价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经常波动,甚至每年、每月、每天都在变化,而且波动幅度较大。而中药材从种到收少则数月,多则2~3年甚至4~5年,待到药材收获时,价格可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一些价格偏高的药材,很可能因为人们盲目跟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价格已由高峰跌入低谷。其次,中药材对种植环境要求较严。多数情况下,易种、高产的药材价格都不高,价格高的名贵药材对环境要求都非常严,而且种植难度较大,需要生长时间较长,产量较低。因此紧跟市场、盯住价格种药,理论上可行,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风险更大。正确的做法是,在种植前深入当地药材主产区,寻找种植、购销大户,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坚持种植当地药农常年栽培的“道地药材”。这类药材一是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好,能够确保种植成功;二是药效稳定可靠,能够确保销售顺利;三是经过药农长期选择,优势突出、价格稳定、效益较好。此外,要突出主导品种,科学合理搭配。主导品种可选择2~3个当地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大、产量稳定、品质上乘、优势突出、前景看好的品种,搭配种植3~4个辅助品种,此外还应注意将高杆药材与矮杆药材搭配、当年生药材与多年生药材搭配、草本药材与木本药材搭配,必要时还须将中药材与农作物搭配,尽量做到科学间套、长短结合、主次分明、优势互补,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此药价跌彼药涨”,就可将风险化解到最低。即使药材价格经常波动,从长远看仍能获得理想效益。但对外来引进品种,一定要持谨慎态度,在经过2~3年试种,确信疗效确切、质量可靠、产量稳定、效益较高后才能扩大种植,切忌盲目大面积推广。

3.在种植技术上,要总结前人成功经验,坚持改革创新。近年来,农作物种植技术试验研究较多、推广步伐较快,很多技术较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山区中药材种植技术受所处位置偏远,从事研究、推广人员较少等多种因素影响,多年没有大的变化。目前,中药材种植形势较过去已有很大不同,一是要求各药材产区建设标准化(种植GAP)基地,按照标准化种植,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部分消费者对药材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山区人口流出外迁,撂荒地增多、药农数量锐减,药材已由小户分散种植逐步转为大户专业化种植;四是各药材基地虽然交通、信息条件较差,但较过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五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材料、新模式、新成果不断涌现。面对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在种植技术上,既要汲取已有的种植经验,更要坚持与时俱进。首先,要按照市场和企业对原料需求,实施标准化种植,保证药材的品质。其次,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各项生产技术要求,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与数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药材质量安全;有条件的还可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生产有机药材以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其三,要提高药材种植、加工的机械化程度,减少对劳力依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控制生产成本。其四,要大胆尝试、运用新科技,并在试验取得成功基础上积极示范推广,用现代科学改造传统药材种植业。

4.在发展步伐上,要坚持长线布局、稳中求进、持续发展。与种粮相比,种植中药材成本相对较高、生长期偏长、见收相对较慢,栽培管理技术也有较大差别。因此初入此行者,不能过分追求短、平、快,更不要受虚假广告蒙蔽,指望通过种药“一夜暴富”,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认真做好长远规划,扎实、稳步发展。前期要以小面积试种为主,目的是摸索、积累经验。与此同时抓好种苗繁育工作,通过自繁自育保证种苗质量、减少调苗费用、降低种植成本,为后期发展夯实基础,然后再逐步扩大面积。种药只要脚踏实地、稳中求进,着眼未来、长期坚持,就能够尽量避免失误、减少失败,最终获得理想效益。如果在经验不足、基础不牢情况下急躁冒进,盲目大面积种植,很容易因成本过高、管理失误,导致效益偏低、难以坚持,最终一败涂地。

5.在经营方式上,要坚持规模适度,走专业化、合作化道路。首先,种植面积要“适度”。如果种植面积过小,既不便于管理,也不利于销售,更难获得效益;如果种植面积过大,超出了投入能力与管理水平,容易出现荒草、生长不良、产量低下、质量下降等问题,同样难以获得理想效益。因此,种植中药材既不能谨小慎微,更不能贪大求洋,必须“量力而行”,根据种植经验、投入能力、管理水平、劳力状况等,确定力所能及的种植面积。其次,要把药材当做“主业”。只有一心一意、全身心地投入到种药上,当药材种植的“专业户”,才能逐步由“外行”变成“内行”,才能把药材种好、种出效益。其三,要有“合作共赢”理念。种植药材最忌单打独斗,必须通过示范、带动,在一个区域形成规模。如果当地有收购、加工企业,最好依托企业解决种苗、服务、销售、加工等问题,否则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原料统购、产品统销、机械统用、病虫统防、技术同步、信息共享,依靠“合作”扩大影响、壮大规模、促进销售、共谋发展,通过“抱团发展”降低成本、化解风险、提高效益、实现共赢。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