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害:肥害是因肥料施用不当对蔬菜秧苗造成的危害。肥害初期表现从下部叶片开始,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严重时早晚也难恢复。其发生原因主要是配制营养土时掺入过量化肥或未熟的畜禽粪,造成土壤水分渗透压力过大,根系吸水困难而“烧苗”。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配制营养土时要使用搓碎过筛、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严格按技术要求配比,追肥一定要结合浇水进行。一旦发生肥害,要立即浇大水,可减轻或缓解症状。
2、药害:棚室蔬菜生产由于空间小、密闭性好,农药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急性药害在施药后几小时至3~4天出现明显症状,如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慢性药害在施药后,经较长时间才起明显反应,由于生理活动受抑,表现生长不良、叶片畸形、成熟推迟、风味变劣等。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施药时未做到对症下药、施药剂量超标、浓度过大、施药时间没把握好、施药方法不正确或将不能混用的农药简单混合使用、施用了伪劣农药等。防治方法:一是对症下药,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二是尽量避开在作物耐病力弱的时期施药,一般苗期、花期易产生药害,需特别注意;三是掌握正确施药技术,严格按照规定浓度、用量配药,做到科学合理混用;四是避免在炎热中午施药。因为在强光高温下,作物耐病力减弱,药剂活性增强,易产生药害;五是禁用伪劣农药;六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种芽、幼苗轻微受害,通过加强管理,适当补施氮肥,促使幼苗早发,以转入正常生长发育;叶片或植株受害较重,应及时灌水,增施磷钾肥,加强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恢复能力;如果喷错药剂,应立即喷洒大量清水淋洗,并注意排灌;七是喷施缓释剂,缓解药害,促进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发育,如喷洒促丰宝活性液肥Ⅱ号1000倍液或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0.05%核苷酸水剂)500倍液或高美施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500倍液。另外,蔬菜幼苗对多种除草剂极为敏感,误用除草剂、除草地膜或使用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都会造成秧苗受害。蔬菜受除草剂为害后很难补救,即使能恢复生长也将会造成减产减收。所以要提高警惕,严防误用除草剂、除草地膜和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
3、氨害:当棚室内施用铵态氮肥或新鲜有机肥,在棚室内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就会在短期内分解大量氨气,挥发到棚室空气中,特别是在肥料施入土表又未能覆盖的情况下伤害尤为严重。当氨气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导致植株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水浸状,特别是在连续阴转晴时,叶片可出现萎蔫状。2~3天后受害叶片呈白色或褐色、继而凋萎干枯呈烧灼状。防治方法:新鲜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并翻入土内。铵态氮肥先溶于水后再使用或穴施埋土。施肥前后应加大通风量,特别是已有氨气危害的棚室更应迅速通风,防止氨气积累。对受害轻的蔬菜作物应加强水肥管理,盖帘遮光,促使其恢复生长。
4、寒害和热害:棚室生产不注意保温和增温易造成寒害,温度过高又易造成热害。一般只要落实好常规的保温措施,棚室内温度不低于0℃就不会直接冻死蔬菜苗,但是一些喜温蔬菜如黄瓜、茄子等,当夜间温度连续5天低于8℃时会出现寒根,进而导致沤根死苗。热害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晴天中午不注意放风,致使棚室内温度高达40℃以上,幼苗过度失水而干枯。只要勤看温度计,超过要求温度及时放风降温就不会发生热害。
5、病害:棚室中温度高、湿度大,有利各种病害发生。实践中防治病害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并举,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起垄栽培、放风、扣地膜和膜下暗灌等农业措施,都会减少病害的发生。
6、闪苗:天气连阴几天骤晴,就急于拉开草苫晒苗,常造成植株突然萎蔫,甚至全株死亡,群众俗称“闪苗”。预防“闪苗”,一是阴天期间仍要坚持拉放草帘,可晚拉早放,天气寒冷可在棚室前坡前端和后坡尾部将草苫卷起1米左右,让秧苗接受一些散射光;二是天气骤晴后,在早晨太阳出来到10点前全部卷起草苫,不要放风,10点后阳光增强时放下一半草苫,如果秧苗出现打蔫时,可以向蔬菜苗上喷洒清水,提高棚室内空气湿度,防止叶片失水。这样要连续观察2~3天,直到秧苗适应晴天后才可转入正常管理。
7、气害:气害是指有害气体对棚室蔬菜造成的危害。有害气体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温室内生煤火或烧木柴产生大量烟雾和二氧化硫气体。用烟雾剂农药熏棚时药量过大也会对蔬菜秧苗造成危害。要防止气害,一是棚室加温必须用烟囱,防止有害气体进入棚室。二是熏棚时严格按药剂使用说明确定用药量,不要盲目加大药量。
8、湿害:棚室内蔬菜生长的适宜湿度是:白天50~60%,夜间80~90%。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棚室内的湿度远远高于这个指标。蔬菜受湿害后经常会引发病害,因为棚室病原菌一般都喜湿。所以棚室蔬菜生产要注意采取降湿措施:(1)通风降湿。每次灌水后,在不影响温度的前提下,要加大通风量,增加放风时间。(2)科学灌水。采取开沟,开穴灌水或滴灌、渗灌等方法灌水,避免大水漫灌。(3)地膜覆盖。棚室内的蔬菜在播种后及幼苗期加盖地膜,既可提高地温,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4)经常中耕。中耕能切断土壤毛细管,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具有良好的降湿效果。(5)讲究用药方式。防治病虫进尽量采用烟雾法、粉尘法施药,避免常规喷雾法造成的棚室高湿。(6)防雨防雪。棚室覆膜前3~4天应控制浇水,下雪后要及时清除棚膜上的积雪。发现棚膜破损时,要及时粘补,防止雨雪漏入。
9、盐害:棚室蔬菜产生盐害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化肥施用量过大。棚室蔬菜茬数多,产量高,施肥量是露地栽培的几倍,致使大量未被吸收的化肥在土壤中积累,使盐浓度提高。二是棚室蔬菜土壤中特殊的水分运行形式使土壤盐分积累。棚室的热量高于露地,有利于土表水分气化,土壤蒸发强烈,使地下水及土表内的水分不断上升,盐分也随水分带到表层,因棚室内无雨水淋洗,造成盐分在土表积聚。三是棚室某些栽培措施,如浅耕、面施肥及向表土泼浇肥料等,也加剧了盐分向表土层集中。实践证明,对棚室蔬菜土壤盐害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方能收到良好效果。(1)排水除盐。棚室周围及棚室内部要采取完善的排水措施,每个棚室周围要有深度为30~40厘米的围沟,有条件的应埋设暗管,这样可排除一些土壤中的盐分。(2)以水化盐。一是灌水排盐,即对棚内土壤灌水5~7厘米深,浸泡几天后排除;二是下雨时揭除厚膜,借雨水淋洗,也有良好的除盐效果。(3)科学施肥。根据轮作中蔬菜的施肥量和肥料利用率进行计划施肥,采用少量多次施肥方法,防止一次用肥过多。特别是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钙等致盐能力强,应少用或不用,选用残留离子少的化肥品种如尿素、复混肥等,以免造成土壤盐分积累。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