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罗非鱼饲养抓好四个关键时期

2014-12-12 09:29:58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尤其在亲鱼培育、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及越冬保种四个关键时期,要加强饲养管理,以确保增产增收增效益。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20年的罗非鱼养殖及其技术推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抓住了这四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亲鱼培育时期
罗非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在18~38℃,最适生长水温是28~32℃;耐低溶解氧,在溶解氧含量低于0.7毫克/升水体中仍能摄食,水体溶解氧含量在1.6毫克/升时仍能生活繁殖;可在17%。盐度以下的海水中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在pH4.5~10的水体中生长。
在罗非鱼亲鱼培育时期,首先,要注意水温的调控,保持亲鱼培育池水温在18℃~32℃之间。换水时,要将水温调控好,且换水前后的温差不得超过±2℃。其次,要加强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为杂食性鱼类,而且很贪食,食量大。在精养条件下,宜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并辅助投喂青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为:鱼粉30%,豆饼20%,面粉15%,玉米粉15%,麸皮15%,酵母2.5%,矿物质2%,维生素0.5%。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达到35%以上。日投喂量为鱼体总体重的5%~8%,每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时间持续约0.5~1小时,并以大多数鱼体摄食饱满而游走为度。每次的投喂量还要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等合理加以调整。青饲料可投喂绿萍、苦菜、苜蓿草等,以补充饲料中维生素C等的缺乏。在投喂方法上要讲究“四定”原则,罗非鱼在水温28~32℃时生长最快,应加大投喂量,在阴雨、闷热、雷阵雨等恶劣天气时要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青饲料可每天晚上投喂1次,用1%的漂白粉消毒后再投入水体中,投喂量以第二天无残饵为准。最后,在繁殖前应注意亲鱼的选择,雌鱼体重以150克/尾左右为宜,雄鱼体重以250克/尾左右为好,雌雄比例以3~5∶1为宜,也可采用1∶1,但雄鱼不能多于雌鱼,以免发生争雌、斗殴现象,影响繁殖效果。
二、鱼苗培育时期
罗非鱼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主要表现在鱼苗培育期间,大规格鱼苗吞食小规格鱼苗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在鱼苗培育时期饲养管理必须认真。
在繁殖池中见苗后的第5~第7天,可进行幼苗的第一次起捕,第一次出苗的规格整齐且数量多。以后则每隔15~20天左右再捕苗1次。
苗种池放养密度10万尾/亩左右,同池鱼苗要求规格整齐,以防大苗吃小苗。进苗前,鱼苗培育池要施足基肥;放苗后,要坚持每天泼洒豆浆。在水温25℃左右、经15~20天培育,幼苗可生长至体重1克/尾左右,这时可转入成鱼池进行饲养,也可在原池继续培育至大规格鱼种再转入成鱼池。
三、成鱼池塘养殖时期
池塘条件要适宜,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东西走向,长方形,面积3亩~5亩,水深在1.5~2米,池塘底泥厚20~30厘米。每口池塘配备1台功率为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同时,还要注意池塘水温的调控,应将其调控在罗非鱼适温范围内,为鱼体快速、健康生长创造条件。
清塘施肥要及时。在鱼种放养前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用生石灰75~100千克/亩,7天后加水至水深1.0m左右,然后施入腐熟的人畜粪肥300~400千克/亩肥水,池塘中还可以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鱼种放养密度要合理,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池塘精养一般放养罗非鱼鱼种1500~3000尾/亩,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亩以控制水质。
饲料投喂要科学,鱼种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投喂前要进行驯化,按照“慢-快-慢”的节奏和“少-多-少”的投喂量,每天驯化1~1.5小时,连续驯化10天后便可进行正常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配合饲料。饲养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2%~35%,每天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至200g/尾左右时,投喂量可调整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个体规格达到300g/尾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喂量保持在鱼体总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饲料可以是自己配制的混合料,但最好是加工制成的颗粒饲料。在投喂方法上,要讲求“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每亩池塘需搭置2~3个饲料台以便定点投喂。
日常管理要强化。一是日夜巡塘,每天坚持测量水温、气温各3次,每周测量1次pH、测量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后做好养殖日记;二是要调节水质,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施入人畜粪肥150kg/亩~200kg/亩,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cm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且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三是要防治鱼病,首先坚持按规程操作进行健康养殖,防范于未然,其次要做好预防工作,苗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或0.1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每隔10~15天施用生石灰15~20千克/亩兑水全池泼洒以定期消毒,每月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1~2次,并用微生物制剂改改良水质,当池水溶解氧低、鱼体有轻度浮头时开机增氧。
四、越冬保种时期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越冬保种。
首先,要采取合适的越冬方法。常见越冬方式有:利用地热水越冬、利用工厂余热越冬、利用太阳能越冬和加温式越冬。各地应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选择适合的越冬方法进行越冬保种。其次,要加强越冬期管理。罗非鱼越冬技术的要求关键在于把握鱼体进池的时间、鱼池的消毒、鱼种或亲鱼的处理、放养密度、饲养管理和水温调节等。亲鱼放养密度一般为15~25尾/立方米,体长10厘米以下鱼种放养密度为200尾/立方米;条件较好的鱼池,可放养亲鱼30尾~40尾,鱼种400~500尾。放养时,应分规格入池,受伤的和带泥的鱼体不能入池。还要注意防治鱼病,越冬季节由于水质相对较差,水温偏低,再加上鱼体处于不太活动与少摄食的状况,所以容易发病。要坚持健康养殖,同时要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坚持苗种消毒和定期消毒,并保证池水溶解氧含量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开增氧机。最后,要严防水温骤变,尽量不使鱼体受伤,保持水质清新,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