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梨树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4-12-11 09:45:14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作者:李翠英

梨树锈病又是名赤星病,属真菌性病害,是一种在梨树上发生普遍且严重的一种病害。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木瓜、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但不危害苹果。病原菌为转主寄生的锈菌,其转主寄生为松柏科的桧柏、圆柏、龙柏、翠柏、球柏和金羽柏等,其中以桧柏为主要寄主。因此,凡梨园四周有桧柏或附近的机关、学校及工矿单位种有桧柏的梨园,梨锈病的发生就会特别严重。
1.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幼果,叶片受害先在叶面出现橙黄色圆形小斑点,以后扩大成直径4~8毫米的大病斑,病部中央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性孢子器),天气潮湿时溢出浅黄色粘液,粘液干后小粒点变成黑色,病斑组强变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隆起部位长出4~5毫米的灰黄色毛状物(孢子器),一个病斑上有十几个到数十个。锈孢子器成熟时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锈孢子)。后期病部变黑,叶片焦枯,引起早期落叶。幼果受害,在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和毛状物,病部生长停滞,梨果畸形早落。新梢被害与果实被害症状相似,病斑上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后期病部龟裂。叶柄、果柄受害易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无病部以上部分常枯死,易被风折断。桧柏感染病菌后,在针叶、叶腋和小枝上出现浅黄色斑点,稍肿起,突破表皮,露出红褐或紫褐色圆锥形或扁楔形角状特,为冬孢子角,春雨后吸湿膨大,成为桔黄色舌状胶质体。
2.发病规律。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上越冬,次年春季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梨树叶片、嫩梢和幼果。梨树自展叶到展叶后20天最易感病。7~8月又从梨树上转移到桧柏上越冬。梨锈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侵染梨树一次,春季多雨、温暖病害容易流行,春季干旱时发病轻。春雨绵绵,气温适中,常会造成梨树梨锈病的大发生。春季桧柏上越冬的病菌,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产生小孢子而侵染梨树,传播距离约2.5~5公里。小孢子遇到干燥条件易死亡,5~6月为发病盛期。
3.防治方法。①清除转株危害病源。梨锈病有转主寄生习性,桧柏为梨锈病菌的第二寄主和越冬场所,所以切断与转主寄主的循环侵染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因此,应在梨园周围5公里以内彻底清除桧柏,铲除梨锈病寄主;在新栽梨园区,应禁种桧柏。修剪清园,在梨树修剪后,清扫梨园内的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可减少菌源。②在不能砍除桧柏的风景区或机关、学校,要在春季雨水来临前,剪除桧柏枝叶上带菌的病枝,集中烧毁,树上再喷1~2次2~3度的石硫合剂,对梨锈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③药剂防治。在梨树展叶期喷一次200~250倍波尔多液,或20%粉锈宁乳油400倍液。在梨树开花谢花后立即用药,可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1000倍液,或400~600倍的果病灵、百菌净等药剂。
据资料介绍,粉锈宁是防治梨树锈病的特效药剂,因长期使用,病菌对该药已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应注意及时交替使用其他农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据介绍,可选用的农药还有: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4%四氟醚唑乳油2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6%已唑.腐霉利悬浮剂1000倍液。在梨树开花盛期使用一次,对梨锈病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而且持效期较长,对梨树安全。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