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四川】颜色一变价格翻番 彩色农产品供不应求

2014-12-05 16:11:49  来源:资阳日报

颜色一变价格翻番彩色农产品供不应求

产业园里,热情的主人给记者一行端上了一盘带壳花生。

“咦,是黑花生啊。”“好脆,吃后嘴里有种淡淡香味。”同行的人纷纷对眼前的带壳花生另眼相看。“别小瞧花生核上这层黑包衣,秘诀全在它。”产业园董事长李军说,“花生包衣由红变黑,价格就涨了十多倍。”“必须我们自己配的独特肥料才能种出这样的花生。”李军告诉我们,这种紫黑花生主销重庆市场,一斤带壳紫黑花生要卖70多元,而普通带壳花生一斤才七八元。一位重庆客商一次下单2000件紫黑花生,而产业园只能供应500件,产品十分紧俏。“与别处发展现代农业不同,这个产业园重在颜色上做文章,重点发展‘彩色农业’。”劳动镇党委书记李长军抖出一个“包袱”。

2010年底,药剂专业出身的李军带领创业团队选址劳动镇七门村和旧居村,依托恒丰农业专合社,组建起了同益农业开发公司,规模流转土地700多亩发展现代彩色农业种植。

产业园总经理王斌说,专合社花重金聘请已从事高科技有机彩色粮食、有机彩色蔬菜种植多年,经验丰富的台湾高级技术人员作顾问,实行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并在新品种引进上,坚持选择品种新、营养高、口感佳、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品种。

紫色甘薯、紫黑花生、彩色玉米、青绿灯笼椒……如今,产业园里产出的彩色农产品已是名声在外,供不应求,主销成都、重庆、广州等一线城市。

蔬菜联姻科技设施农业走高端市场

这边大棚,已去叶待摘的西红柿叠叠丛丛挂满枝头;那边大棚,反季辣椒苗长得青幽葱翠,形状各异的辣椒缀满枝头……在产业园里,各类反季节、跨季节蔬菜琳琅满目。

李军介绍说,依托省农业厅、四川大学等科研单位技术支撑,产业园走蔬菜联姻科技之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设施农业。

157个大棚全部采用钢架结构,平均每个大棚架造价约2万元。而喷灌系统全是自动化控制,随时可掌控棚内湿度与温度,达到智能化控制蔬菜生长,避免了自然环境对蔬菜生长周期的制约。同时,全部使用生态农药肥料,确保有机彩色农产品货真价实。每类蔬菜上市前,必须经过专业药物检测,留档记录,以便跟踪追溯问题来源。“我们坚持设施农业一定要走高端市场,高端体现在产、供、销各个环节,要求效益最大化。而高科技含量就是占据高端市场的最好武器。”李军说,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进程中,现代科学技术与蔬菜产业的“联姻”正推动其向规模化、标准化顺利转型。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