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冬种平菇病害防治方法

2014-11-05 14:44:34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郑琴

冬季栽培平菇,管理不善容易产生各种畸形菇,降低商品价值,从而降低经济效益。
1.大脚菇。原基发生后,菌盖分化与发育速度不一致,表现为只长菇柄,下粗上细,不长菇伞,菌盖的直径小于柄的直径而形成大脚畸形,这种菇的柄质较硬,商品价值较低。
预防措施:抓好通风和合理喷水。即使遇到连续低温天气,产菇期也要掌握在一天气温较高的时间内,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喷水要勤,但不可一次喷水过重。
2.蓝色菇。菇体生长过程中,菌盖边缘产生蓝色晕圈,甚至整个菇体均变为蓝黑色,直到采收时也不褪色。
预防措施:增温措施采用日光、暖气、电热等方法为好。如果采取烧柴、烧煤来增温,应装置封闭的传热、排烟管道,不宜在菇室内直接搭建炉 灶。
3.瘤盖菇。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物,在菇内称之为起泡或起皱,菌体表现生长缓慢。严重时,菌盖僵缩,菇体停止生长。
预防措施:冬季栽植平菇时,必须弄清栽培品种的菇体正常生长发育能耐受的最低温度,搞好保温增温措施,控制菇床温度。采取变温刺激措施时,也应控制在菇体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内,而且降温过程不要时间过长。一般中温型品种应控制在8℃以上,低温型品种应控制在0℃以上。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