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整草直接地栽鸡腿菇的技术

2014-10-23 10:56:51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作者:路湘云

1.菌种生产。母种、原种、栽培种要选择广谱通用YMS型增养基,用简易食用菌接种器直接随机全流程全开式移接,移接后置 20~28℃洁净环境遮光培养,10~12天菌丝可长满试管或瓶。
2.整草发酵。将干燥无霉变的整草翻晒2天,扎成5千克左右小捆,置入3%石灰水中浸泡20分钟,捞起沥水10分钟后建堆发酵。地面平铺底膜,膜上用10厘米粗的木棒垫底,将草捆卧放搁置于木棒上成堆。全堆覆膜,连同底膜一起围捆严实发酵,堆温升到60℃时翻堆。另铺底膜,将原堆草捆直接转置于底膜上码成新堆,捆实覆膜继续发酵。堆温再次升到60℃时松开捆绳,次日散堆栽培。
3.时间安排。鸡腿菇属于中温结实性菌类。通常安排在9月开始栽培至翌年的5月。一般栽培袋培养时间为25~35天。根据栽培规模,各级菌种制作均应相对提前。
4.播种栽培。清除栽培场地杂草及铲除5厘米深的表土层。栽培前1天用3%石灰水浇洒畦床;铺草前畦底撒1层过筛牛粪,再将草捆散开,使草顺畦长均匀铺放,每平方米铺草4捆,约厚25厘米、干重20千克。底层铺草5厘米厚,播菌种,撒1层经3%石灰水润湿的牛粪(下同);中间层铺草10厘米厚,播菌种5%。,撒1层牛粪。床面拍平压实,覆土3厘米厚,然后用0.5%石灰水喷洒润湿,其上撒1层草木灰,再覆盖15厘米厚的疏松干草被,用2米宽的长幅塑膜全畦床覆盖,周边压实,疏通排水沟。
5.发菌出菇。栽培1周后检查菌种萌发生长情况,用减少或增加床面草被厚度或再在覆膜层上罩覆弓膜的方法调控床温在20~28℃之间,一般25~30天可见菌丝透草料破土而出。此时去掉床面草被,覆膜改罩弓膜,床面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5%~95%;弓膜周边拱洞通风和给予散射光照诱导催蕾。现蕾后注意弓膜层上盖草帘遮阳。子实体7成熟,即菌盖紧包菌柄未开伞前及时采收,防开伞菌体自溶减产欠收。头潮菇收完后清除床面,覆土2厘米深,用沃土补覆,如前养菌出菇管理至2潮菇采收。重新清理床面,去除覆土层3厘米深,风干2天,用锥形木棒于床面按间距20厘米打孔洞至底,撒1层过筛牛粪,用干厩肥或沃土补足覆土层,灌水浸泡畦床24小时,排除多余积水,抢墒在床面撒1层草木灰,继续如前养菌出菇。如此反复更换覆土层补充养分,可采菇5潮,总生物转化率150%左右,最高可达200%。
6.及时采收。鸡腿菇的菌盖初呈圆柱形,表面光滑,后渐开裂成反卷毛状鳞片,菌柄白色、中空、具丝状光泽、基部膨大。高10~30厘米,粗1~3厘米。菌环白色,易上下移动,开伞后渐由粉红色转为黑褐色。子实体群生或单生。应在菌环周沿未松动脱落前后采收,若开伞将导致菌体自溶,无商品价值。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