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畜牧兽医牛常见疾病的科学防治

2014-10-10 11:08:56  来源:本网  作者:田共

1.犊牛大肠杆菌病。该病又称犊白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初生犊牛。临床上表现有两种类型:败血型及肠型。主要症状是腹泻,粪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恶臭。
防治方法:①预防。加强对怀孕母牛的管理,补喂胡萝卜、骨粉、食盐、青草,做好新生犊牛断脐消毒工作,让犊牛吃足吃好初乳,保持栏舍干燥清洁,并及时给出生犊牛注射母牛血液100~150毫升。②治疗。氯霉素0.01~0.03克每千克体重肌注,每日两次,或硫酸黄连霉2~4毫升肌注,6小时一次,连用两天。
2.牛结核病。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奶牛多见,该病的特征是在器官和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
防治方法:①预防。每年春、秋两季用结核菌素对牛群进行接种(点眼及皮下注射),发现阳性病牛,隔离治疗或捕杀。严格消毒牛栏,可用20%石灰乳或20%漂白粉或5%来苏儿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对其产品(牛奶)应经70℃~80℃消毒30分钟后方可饮用;②治疗。病初每日用异烟肼3克~4克分3次~4次混在精料中饲喂,3个月为一个疗程,症状严重的每日口服异烟肼1克~2克,同时肌肉注射链霉素,每次3克~5克,隔日一次。
3.牛布氏杆菌病。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流产、不孕,公畜表现为睾丸炎。
防治方法:①预防。定期对牛群进行血清检疫,及时捕杀阳性病牛,定期饮服、喂服或注射“猪型二号菌苗”。接生人员要有工作服、胶靴、口罩、胶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免感染。被污染栏舍、用具彻底消毒,可用2%~3%来苏儿、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对流产胎儿、胎衣、阴道排出物进行深埋处理。②治疗。本病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可试用土霉素、链霉素或“抗病1号”进行防治。
4.牛放线杆菌病。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变多在颊部、下颔骨、舌头、颈部、皮肤。患部初期硬肿、疼痛,后化脓溃烂,并形成瘘管。骨发病时膨大、松脆。舌发病时肿大、硬实、伸缩不灵。
防治方法:①预防。注意清除饲料中的尖锐硬物和谷物芒刺,或将饲料浸软后喂牛。②治疗。切除界限明显的肿块,然后用5%碘酊纱布或2%碘甘油纱布填塞创口,24~48小时更换一次,并在创口周围注射卢戈氏液。内服碘化钾,成年牛每天5~6克,犊牛2克~4克,连用2~4周,或静注10%碘化钠溶液,每天50~100毫升,隔日一次,共3~5次。发现碘中毒现象,应停药5~6天或减少药量。
5.牛黏膜病。习惯称之为“牛病毒性腹泻”。2月龄到2岁的牛易感。患病牛的口腔及消化道黏膜糜烂或溃疡,并发生腹泻。
防治方法:①预防。。江西省畜牧良种场对奶牛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接种,效果很好。生产奶年每头肌肉接种4头份(猪用量)、发育牛3头份、犊牛两头份。②治疗。在精、粗饲料中全面按2‰拌入“强力益生素”,同时可试用“抗病1号”。
6.乳房炎。该病是乳牛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挤奶技术不熟练或其他原因致使乳房受损伤、感染细菌所致。病牛乳房肿胀、发热,触压表现疼痛;泌乳减少,乳汁变质混有灰白絮状物,有时带有血丝,甚至有褐色脓液,味臭。
防治方法:①预防。掌握挤奶技术,用电机挤奶必须掌握时间,避免挤出血奶。用人工挤奶,每分钟挤压80~120次,不能中断,一次完全挤干。无论用什么方法挤奶,都必须在挤奶前进行热敷、按摩乳房。保持栏舍干燥清洁,不使乳房受外伤感染。②治疗。先用3%克辽林溶液洗净乳房,挤净乳汁,然后用乳导管注入青霉素20~4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溶于25~50毫升蒸馏水中)。在乳房硬结处涂鱼石脂软膏,同时内服磺胺制剂,并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100万单位。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