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新型优质食用菌白阿魏菇栽培技术

2014-09-28 10:50:44  来源:本网  作者:李庆国

白阿魏菇,原产于新疆,又叫天山神菇、白令菇。
白阿魏菇栽培技术简单,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菇体洁白,肉质肥厚,菇柄粗长,质嫩味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冬春季栽培产量高,质量好。江苏地区9月初制袋接种,11月下旬出菇,春种最迟不能超过1月上旬,5月上旬收获结束。
白阿魏菇菌丝体浓密粗壮,穿透力很强,能充分利用和分解基质营养。利用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玉米心、麸皮、玉米粉等综合培养基栽培,菌丝生长良好,两潮菇生物转化率达80%~100%。常用培养基配方:
①棉籽壳40%,木屑40%,麸皮10%,玉米粉8%,红糖1%,石膏1%;
②稻草57%,棉籽壳10%,木屑13%,麸皮10%,玉米粉8%,红糖1%,石膏1%;
③木屑或棉籽壳、甘蔗渣78%,麸皮12%,玉米粉8%,红糖1%,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掌握在65%,pH值6~7,温度偏高时可在料中加入0.5%的石灰,以防培养料酸败。为防止发菌期间污染,可在培养料中加入500倍多菌灵或1000倍多菇丰溶液,料水比以1:1.1~1.2为宜。
白阿魏菇适宜采用袋栽法栽培,栽培袋使用35×18厘米或34×17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薄膜袋。菌袋常压灭菌100℃保持10小时,冷却到25℃,在无菌条件下开启扎口,接入白令菇菌种。发菌培养温度控制在22~26℃,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菌丝培育期间防止强光照射。经过30~45天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袋,当料面出现原基时,把栽培袋移到出菇棚内长菇。
白阿魏菇也可在室内搭架立体栽培,或在野外搭遮阳棚露地立放罩膜栽培,而且野外生育条件较适宜,对长菇更有利。菌袋移入出菇棚后,温度控制在10~23℃。当菌盖长到2厘米时,加大喷水量,加强通气。前期喷雾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80%,后期控制光照,在微弱光照下白阿魏菇菌柄长得较长,菌盖较小。也可在开袋后覆土栽培,把经过消毒处理的菜园土放入袋内,厚度为2~3厘米。
白阿魏菇从原基出现到子实体成熟采收一般需8~12天。采收时,手抓菌柄整朵拔起。采后停止喷水,清理袋口四周和环境,生息养菌,5天后继续喷水、控温。一般可收两潮菇。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