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猪七种腹泻病的防治

2014-09-03 16:33:51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陈吉英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仔猪黄痢。病原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7日龄以内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猪少有呕吐,排黄色稀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结合强心补液等进行治疗。

3、仔猪红痢。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病猪偶有呕吐,排红色黏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较高。该病治疗效果不好,关键在于预防,即在母猪产前1个月肌内注射乙型魏氏梭菌苗5毫升,产前15天再注射10毫升。

4、仔猪副伤寒。该病又称沙门氏菌病,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无明显季节性,呈地区流行性散发。体温略高,表现为急性败血病和剧烈腹泻,慢性者反复下痢,皮肤可出现紫斑,剖检可发现盲结肠处凹陷并有不规则的溃疡和假膜。用氯霉素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5、猪痢疾。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24日龄猪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呈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体温正常,但病初略高,泻出的粪便混有多量黏液及血液,常呈胶冻状。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该病用痢菌净、痢立清、二硝基咪唑治疗效果好。

6、猪流行性腹泻。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多发生于冬季,特别是12月和1月份发生最多。仔猪表现腹泻,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传播速度快,但病死率较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7、猪传染胃肠炎。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仔猪病死率高,大猪很少死亡。常见于寒冷季节,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初呕吐,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病猪迅速消瘦、脱水,大猪多数可在短期内康复。该病治疗效果不好、着重预防,怀孕母猪在产前4515天,肌肉和鼻内各接种1毫升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或在仔猪出生后,用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口服1毫升即可。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