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地与轮作
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灌排方便、远离污染和微酸性至弱碱性的壤土或沙质壤土地块种植。应该同大豆、花生、油菜、棉花、麦类、薯类等矮棵(秆)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换茬。
二、整地与起垄
要精细整地,最好是实行秋灭茬(清除全部残茬)、秋翻地(耕深20~25厘米)、秋耙地(耙碎土块、整平地面)、秋起垄(垄距55~65厘米、垄向因地制宜)、秋镇压(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蓄水保墒防旱)连续作业。要做到土壤疏松,上虚下实,没有坷垃,墒情良好,为播种和保苗创造有利条件。
三、选种与播种
要选用籽粒饱满整齐、无伤无病、纯度≧99%、净度≧97%、发芽率≧95%、含水量≦13%的优良种子,并在阳光下晾晒2~3天,以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当8厘米耕层内地温连续5天≧12℃、土壤含水量达到18%左右即可播种。应该实行垄上机械条播,每亩播种量0.5~0.8公斤,播种深度一致,镇压后的覆土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
四、间苗与定苗
要适当早间苗、早定苗,以防止幼苗相互拥挤而又争肥、争水、争光。通常应在3~4叶期就要间苗,5~6叶期即可定苗。一定要剔除杂苗选留正苗,拔除小苗选留大苗,清除病弱苗选留健壮苗,每亩应该选留优质幼苗6000~8000株。土壤有机质含量>1.5%的肥沃地块宜稀,有机质含量<1.0%的瘠薄地块宜密;株高>250厘米的高秆品种宜稀,株高<150厘米的矮秆品种宜密。
五、除草与除蘖
要实行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清除各种杂草。可选用适于在播种前、出苗前或出苗后使用,并对下茬作物没有毒害作用的化学除草剂,其具体的使用浓度、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都要按照说明书办事。在间苗后至植株封垄前要完成3次人工除草,在生育后期要铲除或拔除田间与田边四周的大草,以减少翌年杂草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对从茎的基部靠近地面处生长出来的分蘖(俗称高梁桠子),应该结合人工除草一并将其除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但青贮饲用高粱不必除蘖。
六、中耕与培土
要在间苗或定苗后进行1次浅耕松土,耕深5厘米左右(不要压了苗),以利于疏松表土,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助苗生长。在拔节期和植株封垄前应该分别各进行1次由浅(8厘米左右)到深(10~15厘米)的中耕。这时适当多培土可以更好地促进根系发育,防止植株倒伏,抑制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七、施肥与灌水
要坚持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分期施肥、全层施肥、合理施肥、按需施肥,以及农肥化肥微肥相结合,底肥种肥追肥相结合的施肥原则。具体的施肥次数、时期、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都要因苗、因时、因天、因地制宜,灵活掌握。通常每亩应在整地时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公斤、三元复合肥(纯氮15%、五氧化二磷15%、氧化钾15%)15~20公斤和适量的镁、铁、锌等微肥做底肥,在播种时施用磷酸二铵8~10公斤做种肥(种子在上,肥料在下,种子同肥料应该间隔6~8厘米),在拔节期的雨前追施尿素20~25公斤做攻穗(粒)肥。在开花期至灌浆期如果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就要及时灌水。
八、防病与治虫
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对相关的病虫害,不但要做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而且还得做好药剂防治。在播种之前可用56℃左右的温水浸种4分钟,能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上的多种病菌;如果是应用拌种剂拌种或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则既可杀灭多种病菌又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在生育期间,须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或生物农药及时防治黑穗病、黏虫、蚜虫、螟虫等病虫害。同一种药剂不能连续使用两次以上,以免产生抗药性。对各种病害,应在其发病初期或病情尚未蔓延之前防治(如果发现黑穗病株就要立即拔除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以减免病菌扩散);对各种害虫,应在其产卵期或幼虫孵化期防治,这样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九、放秋垄与摘底叶
在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贪青晚熟的情况下,采取放秋垄和摘底叶的方法,都是解决高粱贪青晚熟问题最为经济、简便、实用、有效的农业措施。放秋垄就是在初秋至中秋时期深锄垄台,铲断部分根系,减少对土壤水分的吸收,疏松表土,促进土壤水分蒸发,清除杂草,可以加速籽粒成熟。摘底叶就是在乳熟中、后期将植株底部的老叶和病叶摘除(但必须使植株中、上部保留6个以上的功能叶片),这样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促进籽粒早熟。摘掉的底叶还可运到积肥坑用于沤制肥料(必须使其充分发酵腐熟,以减免病菌扩散)。
十、收获与晾晒
收获过早,由于灌浆不充足,必然造成籽粒不饱满而减产;如果是收获过晚,则易遭受风、雨、雹等自然灾害,将会引起植株倒伏、折断和穗部枝梗互相摩擦而掉码落粒,同样也会减产。通常应在全田80%以上植株的叶片枯萎,穗部茎秆变黄,穗子下部籽粒变硬而有光泽,用手指甲挤掐时乳状物已经凝结成蜡状体,含水量下降到15~20%时的蜡熟末期收获最为适宜。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收获均可。在收获后要就地捆成捆,竖立起来码成堆进行充分晾晒,可使茎叶里的养分继续输送到籽粒里去,这样既能促进后熟和增加粒重又能加速籽粒脱水,以免籽粒发芽或霉变。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