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金纹细蛾的防治技术

2014-07-25 11:40:23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安建会

金纹细蛾也称苹果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是苹果树上一种常见的潜叶性害虫,以幼虫潜入叶表皮串食叶肉为主。近几年来,在我市部分较管理粗放的果园有蔓延成灾的趋势。为了摸清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找出最佳的防治时期,我们加强了对金纹细蛾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23 mm,翅展 68.5 mm。全身金黄色,上有银白色细纹。头部银白色,顶端有两丛金色鳞毛,丝状触角,复眼黑色。前翅狭长,从基部至中部有两条银白色条纹,端部前、后缘各有3条爪形纹,呈放射状排列,爪形纹之间褐色。后翅狭长,灰褐色,缘毛甚长。

卵 扁椭圆形,长约0.3mm,乳白色半透明,具光泽。

幼虫幼龄幼虫淡黄绿色,13龄无足,4龄始有足。老熟幼虫体长 46mm,细纺锤形,体稍扁,黄色。头扁平,单眼区黑褐色,单眼3对,绿色。胸足和臀足发达,还有3对腹足,位于腹部第3、4、5节上,但不发达。

蛹 长34mm,梭形,黄褐色,复眼红色,头部两侧有1对角状突起,附肢端与身体分离。

二 为害状

金纹细蛾幼虫从叶背潜食叶肉,形成椭圆形的虫斑,造成下表皮与叶肉分离,叶背表皮形成一皱褶,叶片向背面弯折。叶片正面呈现网眼状虫斑,斑内有黑色虫粪。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使叶片光合作用受到破坏,导致果树早期落花落果,不但影响当年的果实品质和产量,而且对下年枝条的形成、花芽的分化都有很大影响。

三 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金纹细蛾1年发生5代,以蛹在被害落叶中越冬。早春苹果树发芽时,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盛期。以后各代成虫发生时期为:第15月下旬~6月上旬;第26月下旬~7月上旬;第38月上中旬;第49月上中旬,其中9月份发生量最大。最后一代幼虫为害至10月下旬,即在叶片虫斑内化蛹越冬。除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发生比较集中外,其余各代世代重叠现象比较严重。成虫多在早晨、傍晚飞舞、交尾、产卵,每头雌成虫可产卵4050粒,多散产于嫩叶背面。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叶片内为害,黑色虫粪排于虫斑内。老熟幼虫在虫斑内化蛹,成虫羽化时将蛹壳前半部分带出虫斑外。

四 防治技术

(一) 人工防治

1、 清除落叶 根据金纹细蛾以蛹在苹果落叶中越冬的习性,秋季果树落叶后,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大大减少越冬虫蛹,减少翌年发生基数。

2、 合理修剪 冬剪疏除树体内过密枝,适当回缩,抬高下垂枝,保持树体通风透光良好。

(二)性诱剂防治 成虫发生期,在果园内悬挂用粘虫胶和金纹细蛾性诱剂制成的诱捕器诱杀金纹细蛾成虫,一般每667㎡悬挂5个诱捕器。当害虫发生密度高时,2~3天粘虫胶板上就会粘满成虫,要及时更换。性诱剂每月更换一次。这样既可以及时掌握金纹细蛾的成虫发生期,又可以捕杀成虫,有效减轻金纹细蛾的发生和危害。

(三) 药剂防治 根据金纹细蛾第1代成虫期至幼虫孵化期发生比较整齐,易防治的特点,应重点抓好第一代的防治。常用药剂有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000倍液、20%杀铃脲胶悬剂5000倍液、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天蛾净1000倍液等。喷药时要喷均匀周到,叶正、反面都应着药,还要特别注意对下垂枝、内膛枝的喷洒。

(四) 生物防治。 金纹细蛾的寄生性天敌很多,其中以金纹细蛾跳小蜂数量最多,其发生代数和发生时期与金纹细蛾相吻合,产卵于寄主卵内,为卵和幼虫体内的寄生蜂。在没有药剂干扰的条件下,秋季寄生率很高,对控制该虫发生有很好作用,应加以保护利用。

由于金纹细蛾发生普遍,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虫量大,难以防治,只有因地制宜,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