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磷酸钙是目前使用量较大,应用面较广的磷肥,它是酸性肥料,易溶于水,施入土壤后见效快。施用时应采取合理的方法,以减少土壤固定,提高肥效,每亩施用过磷酸钙10-20公斤左右,一般每公斤过磷酸钙能增产粮食1公斤左右,高的达2-2.5公斤,施用的效果与土壤条件、作物种类、施用方法关系很大,在施用时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在缺磷的土壤上优先施用。实践证明经过多次施用过磷酸钙或施用磷肥量大的地块,土壤速效磷含量高,施用过磷酸钙的效果小;相反,施用有机肥少和施用磷肥年限短,用量又低的地块,速效磷含量明显偏低,施用过磷酸钙增产效果较好。因此,应将其优先考虑施在缺磷土壤中。
集中施用。磷肥易被固定一般利用率只有15%-20%,特别是在石灰性土壤,以及淤泥、黄泥土等各种粘质土壤上撒施磷肥,利用率变低。因为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集中施在种子或作物根系附近,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并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减少固定,采用沟施、穴施,蘸秧根等集中施法,都可起到集中施用的作用。如在种植马铃薯、红薯时,在定植时穴施,水稻在插秧时用过磷酸钙和泥浆混合成糊状,插前蘸秧根;小麦、玉米等作物播种时,可每亩用5
分层施用。磷肥施用量确定后,将堆沤好的磷肥部分作种肥,集中浅施于土壤中,以利幼苗吸收。其余的磷肥在播种前结合翻耕,深施于15
看土壤酸碱性施用。对过酸的土壤,在施用过磷酸钙以前,先施用一些石灰降低土壤酸度,可以减少磷酸根被固定的机会。但这两种肥料切忌同时施用,否则过磷酸钙有效性反而会降低。在稻田施用时,受土壤PH值的影响较大,据介绍,土壤PH值6-7.5,磷的有效性最高;PH值7.5以上,磷易与土壤中的钙结合表成难溶性的磷酸钙;PH值6以下,磷则易同铁、铝化合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因此PH值越低的稻田,施用前应先施石灰中和,或不用过磷酸钙而选用钙镁磷肥,而PH值高的碱性稻田,则宜施用易溶性的过磷酸钙。
混合施用。过磷酸钙可以和有机肥料混合或堆沤后使用,可以减少磷素被土壤固定,过磷酸钙和有机肥堆沤还有保氮作用,能提高有机肥的质量。过磷酸钙也可以和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氮肥混合或搭配施用,搭配施用可先磷后氮,即用过磷酸钙作基肥,再追施氮肥。也可以磷、氮肥同时作基肥或种肥施用。过磷酸钙含有少量的磷酸和硫酸,这种游离酸虽少,但有烧苗之害;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易吸湿潮解,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造成氮素挥发损失,但将两种肥料科学混施,就可以化害为利,并明显增加产量。这是因为碳铵潮解产生的铵,能很快被过磷酸钙的游离酸所吸收,生成比较稳定的硫酸铵如和磷酸铵。这样,不但降低了过磷酸钙的酸度,防止烧苗,而且还可以防止氨的挥发损失。因此,两肥混施比等量肥料单施肥效显著提高。据试验用
以磷增氮施用。一般每亩施用过磷酸钙
根外喷施。按1-2%的比例将过磷酸钙浸水,充分搅拌,待澄清后取滤出清液,在早晨或傍晚用喷雾器喷在农作物茎叶上。在蔬菜苗期或开花期喷施2-3次,在水稻乳熟期喷施1-2次,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配合施用硼肥。在施磷的同时,每亩小麦、油菜等作物配合施用硼肥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