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河蟹养殖容易犯的三个误区

2014-06-04 23:08:31  作者:SystemMaster

虽然河蟹养殖历史较长,技术水平也日益提高,但传统养殖存在的误区依然阻碍着河蟹养殖的健康发展。下面浅议河蟹养殖的3个误区。

一、水草覆盖率多少为宜

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的养殖户认为50%为宜,有的养殖户则认为80%较好。这里不得不从水草的功能说起。人工养殖蟹塘种植水草,主要功能为:一是增氧;二是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三是抑制藻类生长。从这3项功能分析,如果水草长的太高,甚至高出水面,这将会遮挡阳光和风,阻碍光合作用;同时,水草生物量太多,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极易导致水体缺氧,水草根部腐烂,爆发蓝藻、青苔等。因此,水草的种植必须严格控制密度和长势,最好保持水草伏在水底30㎝左右,呈“丰”字型沟,这样,水草即使密度较大,其生物总量也不会太多,能够保持水草旺盛的长势,起到良好的增氧、隐蔽功能。

二、冰鲜鱼是否必需

尽管很多养殖户已经接受养殖全程投喂颗粒饲料,但是部分养殖户还是坚持认为必须投喂冰鲜鱼。在相城区,“冰鱼+玉米+豆粕”的投喂方式还大有人在,其实这种投喂模式不仅营养不均衡,而且安全隐患较多,例如冰鱼由于保存不当、新鲜度不够等原因往往容易诱发河蟹肠炎等疾病。因此,必须将观念转变过来,高品质的颗粒饲料是完全能够替代冰鱼的。“营养平衡、入水稳定、质地均匀、粉尘少、气味正常、河蟹爱吃”等是高品质饲料的评判标准,此外,高价饲料的性价比较高,膨化料的优越性较强。

三、增氧问题

蟹塘是否需要增氧,什么时候增氧?许多养殖户由于各种原因未装增氧设备,有些养殖户虽然装了增氧设备,但是却不经常使用,甚至要等到河蟹爬上来才开启。其实,溶氧是水生动物的生命线,有时候河蟹虽然并没有爬上水草,这不代表水体不缺氧,即使是晴白天,如果水草管理不善,长出水面,河蟹活动的水体底部也是可能会缺氧的。当水体缺氧时,河蟹虽然未必会爬上水面,但缺氧不仅导致河蟹体内有害的自由基、游离基增多,影响河蟹生长,同时会加剧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毒性(例如缺氧时,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强)。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及时增氧,保持溶氧充足,这样,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