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梧岗村找到马云强时,这个养猪大户刚喂完食,满身的草屑。“养了150头母猪,利润三四十万元”,问起往年的行情,老马爽快地说,“不过,赚的钱又都投下去了,再扩大点规模。”
能赚钱敢投入来自“二花脸”
在全国76个猪种、无以计数的养猪企业和合作社中,“二花脸”的名气很大,是惟一争取到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的品种。
市场上的“二花脸”,已从普通农产品提升到“礼品”,价格是同类产品的一倍多,还供不应求。2012年该村生猪合作社实现销售1400万元,同比增长20%左右,剔除各类开支,平均每户社员增收近4万元。
一次普查掀起“保种运动”
“二花脸”的长相和名气不成正比——耳朵又大又长,皱纹又多又深。“可别小看,它可是个国宝。”合作社总经理顾岳清告诉笔者,“二花脸”的产仔率是洋猪的3倍,是全世界产仔数最高的猪种,还有母性强、耐粗饲、对环境有良好适应能力等优点。
“这一猪种曾经濒临灭绝,真是心急啊。”顾岳清说,上世纪90年代,由于缺乏保种机构,资金扶持乏力,加上近亲配种、混入其他血统等因素,二花脸猪的品种越来越杂。2004年底武进畜牧部门的一次普查显示,纯种的二花脸母猪在焦溪只有不到40头,父本只有4头,猪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曾是镇上兽医的顾岳清2005年牵头成立合作社,吸收26户饲养二花脸母猪的农户成立育种基地,展开“护宝行动”。合作社采用民间选育与现代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请南京农业大学为每头猪作了品系鉴定,还精心建起了血统系谱,使“二花脸”的优良性状保持相对稳定。
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到105名社员,拥有10个饲养基地,猪舍面积1万多平方米,“二花脸”原种母猪存栏量达600多头。
一套学问“国宝猪”供不应求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养猪也是如此,不能仅凭经验和想当然。
顾岳清向笔者说了两件事。有一阵二花脸猪每胎只能生8头小猪,远远低于预期。“世界产仔之王”咋就不能生了呢?南农大教授找到了原因,这批母猪平均只有4月龄,农村按经验能配种了,但此时母猪发育还不成熟,于是合作社把配种时间推迟到6月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再“早婚”,二花脸猪的产仔率上去了,但又出现了死胎的新问题。专家们会诊出的原因让大家颇感意外。当时合作社借鉴了大型养猪企业模式,猪舍连片成规模,并配备专业产床。但专家发现二花脸猪是个慢性子,住的邻居多了,被赶上产床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缺氧。合作社为此取消了产床,降低了饲养密度,解决了这一问题。
“饲料也不是越精越好。”顾岳清说,为了“二花脸”排卵和胚胎发育,要多用维生素含量高的青饲料,合作社发动每家每户在屋前屋后种草,统一饲料配比。合作社还成立了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综合防疫体系、单元制全进全出流程式管理模式。
品质有保证,市场不愁销。尽管合作社的母猪每头售价达1500元,比一般种猪贵一倍多,可仍然很俏。顾岳清说,“除了大公司通过空运订购,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客商都前来当地订购,一下就订几百头。”
一条龙运作品牌之路越走越宽
“取的人太多,冷库都空了。”名仁农产品专卖店工作人员告诉笔者,5斤装的二花脸猪肉礼盒售价是200元,比市场普通猪肉贵了一倍。即使这样,还是难买到。
价高的原因,一是肉质鲜美,二是长势慢、出肉率低,养殖成本较高。专卖店负责人表示,合作社建起了猪肉加工作坊,做成扣肉、火腿、肉圆、咸猪头供应市场。“走的是中高档路线,有农产品地理标志,送礼拿得出手。”
笔者现场看到,育种基地已竖起一栋“专家楼”,南京农大、江西农大的几位博士生在采样。借助这个研究中心,合作社一方面搞选种育种,一方面搞新品市场开发。2013年推出了6个真空包装的新品种。
“两条腿走路,品牌农业才能持续。”顾岳清认为,母猪热销很大程度是因为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农民养猪积极性较高。有了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可有效规避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目前合作社正积极申请成立一家龙头企业,寻求社会资金合作,对二花脸猪肉进行深加工,并计划在湖塘镇开专卖店。“届时肉猪年产量将达到1万头,‘二花脸’必将重回普通百姓餐桌。”
编辑:诰伟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