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现代化肉鸡养殖新技术

2013-12-30 17:09:20  作者:SystemMaster

一、现代化养鸡

(一)、现代化养鸡的涵义:

以现代工业装备养鸡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养鸡业,以现代管理论和方法经营养鸡业。这个过程就是现代化养鸡。

基本特征: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

基本特点:高产、优质、低耗、高效。

基本要求: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

在养鸡生产中实现:

1 生产过程机械化; 2)生产技术科学化;

3 集约化; 4)经营市场化;

5 生产绩效高优化; 6)生产智能化;

7 组织社会化

我国养鸡业正向着这方面努力,有许多养殖企业创出了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化鸡舍特点:封闭式;环境控制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生产上有利于实现;工厂化;规模化;饲养管理标准化;全进全出;健全的生物安全措施

按此模式,实现现代化养鸡有了保障。

(二) 现代化养鸡场”的优点:

实践表明:目前规模化标准化鸡场充分显示了以下优点:

1、有利于实现工厂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环境自动化控制,获得规摸效益。

2、可以根据肉鸡生产要求,按肉鸡生长发育规律,为肉鸡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保障鸡群健康生长。

3、能有效控制环境,不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高温、高寒、大风、大雨)的影响,使鸡群在稳定的环境中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抗风险能力。

4、规模化标准化养鸡场采用封闭式饲养管理,有利于疫病控制,有利于药残控制,对实现肉鸡卫生安全要求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为有效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提供了保障。

5、鸡舍自动化控制克服了随意性,能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减少应激,降低致病因素的产生。

6、肉鸡品质优良,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有利于出口,可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达到最佳效益,必须认识到:现代化养殖,不仅是设备现代化,强调自动化控制;而且生产管理要科学化,用科学技术指导生产,按肉鸡的生长规律,提供鸡所需要的优良环境条件,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以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

一定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既抓设备又抓科学应用,不能只有形式而不讲科学

二、影响肉鸡业发展的因素

就目前看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虽然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但肉鸡业仍将处于低盈利状态,对发展仍将有影响。

(二)、 饲料、燃料、防疫费、水电费、管理费上涨,成本升高,养鸡低利,严重挫伤了养鸡积极性。在养殖用地、财税、金融方面也受到限制,发展受影响。

(三)、疫病发生和流行给养鸡业带来灾难,成为影响养鸡业的最大障碍。鸡场要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肉鸡病发生的特点:

1、鸡病种类多,非典型(亚临床症状)多,诊断有难度。目前常见危害肉鸡严重的疾病是:

传染病、病毒病:流感、新城疫、传支、法氏囊病;

细菌病:慢呼、大肠杆菌病;

中毒病:霉菌毒素中毒;

寄生虫病:球虫病。

普通病:管理不良造成中署,肺炎,应激损害,氨气损害。

各种鸡病在各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带来不小损失。

2、混合感染多,难以防治。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混合感染多,尤其养殖小区、散养户突出。目前最常见以下几类。

如:病毒病与 病毒病合并感染:

ND+IBND+AIND + IBDAI+IB

病毒病与细菌病合并感染:

ND + E.COL i AI+ E.COL i

细菌病与细菌病合并感染:

E.COL i + MG

3、免疫抑制病出现,免疫效果差。

在商品肉鸡主要出现:

法氏囊(IBD)病早期发生,使ND/IB/AI免疫出现失败,ND/IB/AI须经免疫,但抗体上不去,仍得不到好的保护,总有零星发病,出现亚临床症状,影响生产。

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免疫功能,出现免疫抑制,而且生长发育不良。

4、新病不断出现,防不胜防。

如:①鸡包涵体肝炎:由Ⅰ型腺病毒感染种鸡,经垂直传播引起雏鸡带毒感染,当鸡群有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发生,极易发生包涵体肝炎 ,虽发病率低但死淘高,影响生产成绩;

②病毒性腺胃炎综合症:多种病毒引起腺胃肿大溃疡,导致生长不良,死淘增加,影响生产成绩;

③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导致种鸡肿瘤发生,发生免疫抑制,母源抗体低,肉雏鸡易病、鸡难养

这些都是近年出现的疫病,没有好办法防治。

5、病毒病的毒株多、变异多,选择疫苗很困难,免疫效果也不理想。

6、肉鸡发生细菌病最多的是大肠杆菌病,在鸡场大肠杆菌病发生很普遍,四季可见,整个生产过程都可发生,而防治效果很差,选用药物十分困难。

原因:

大肠杆菌血清型多(荚膜抗原(K74种、菌体抗原(O173种(以O1 O2O78最常见) 、鞭毛抗原(H53 )。

大肠杆菌 耐药性强,并不断产生,越来越严重,一种药物久用 效果差;

鸡场环境污染严重 ,大肠杆菌是常在菌,也是条件性菌,尤其鸡舍中带菌率高,鸡舍中无处不在,以垫料粪中的数量最多。

7、肉鸡慢呼也是常见病,而慢呼的病原-鸡毒支原体的结构和侵害部位比较特殊,也难以防治。

种鸡净化需一定时间,在没有净化前难以避免经种蛋传给仔鸡,入舍后引起水平传播,给肉仔鸡带来威胁,一旦管理不良,会引起肉鸡慢呼的发生。

8、免疫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作不到科学免疫,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甚至出现免疫失败。

(四)、肉鸡业本身也存在不足之处

当前规模化标准化养鸡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人才。

存在如: 养殖业具有特殊性(封闭性、工作连续性、伤害性、艰苦性)。许多人不愿从事此工作,造成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缺乏而且不稳定,人员变动大等问题。

2、鸡场建设不规范、不标准。

规模化标准化鸡场都有较好的设备,但设备来源不一、规格不一、质量不一,很难实行一个统一的标准,在管理上出现较大差异

尤其旧鸡舍改造难以满足肉鸡生长的需要,生产性能难以达到标准,饲养管理上随意性大,尤其是环境控制出现的问题最多,养殖不规范的现象普遍。

突出表现:

有的鸡场为降成本用人工替代自动化控制,常见手动控制风口,消毒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刮粪 ,人工喂料,增加了劳动强度,也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3、质量控制不能完全从源头抓起。很多鸡场因规模小不能实行“五统一”。种蛋、鸡苗、饲料外购,难免受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常出现种蛋、鸡苗带毒、带菌的现象,饲料质量也难以保证。

4、生物卫生安全措施不健全。生物卫生安全是以消灭病原、切断传染途径为内容,是保证鸡群健康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隔离、卫生和消毒、无害化处理。

杜绝人员随意出入鸡舍不消毒、鸡舍消毒无检测、死淘鸡乱放,甚至外卖现象。

5、对建立检测室认识不足,不愿投资。缺乏检测室或检测室缺乏先进的诊断手段,对疫病的监控能力低。

6、有的鸡场在防疫上“重治轻防,重防轻养,养防治本末倒置”,忽视管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些不良的管理恰恰是鸡病发生的诱因,或成为致病原因。

如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氨气过多;高温高湿;饲料霉变;水质污染;供水不足等,既是诱因又是致病因素。

尤其小鸡场、散养户更突出,常把用药作为主要防治措施。

7、鸡场普遍存在不能科学用药的现象

8、养鸡企业发展极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不一,生产效率低,生产水平低,与国际化企业比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从生产水平和效率比看是:传统养鸡1人养2-3千只,半机械化养鸡1-2万只,机械化自动化养鸡5-10万只

三、如何发展肉鸡业

(一)、改变“劳动力便宜用人工替代机械化生产”的观念,走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之路,才能规避风险,获得规模效益 ;按国家“肉鸡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进行建设;按“肉鸡饲养管理标准 ”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实行五统一:“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兽药疫苗供应、统一管理标准和技术指导、统一宰杀加工出口”,向一体化发展,才能做到保质量、保安全、防药残,创品牌,获得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防控体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养防治结合,以养为主,按“631”工作力度,搞好防疫工作、以保肉鸡业健康发展;有关政策、制度、措施要落实到实处不搞形式。养鸡业发展才有保障。

(四)、讲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进行科学生产、科学管理、科学经营。在饲养管理上一定要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保证肉鸡生长需要,达到肉鸡应有的生产性能指标,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五)、要依靠、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税收、畜禽用地、金融扶持、防疫)作为发展企业的依托。有行业协会的要发挥协会的纽带作用,为肉鸡企业保驾护航。只有这样肉鸡业的发展才有依靠。

(六)、 要以人为本组建一支懂养殖、热爱养殖业、具有责任感的养殖队伍。

鸡是靠人养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要抓好培训工作,提高对养殖人员的管理、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水平

要抓好员工福利,关心职工生活,使企业成为职工之家。

(七)、要狠抓生产安全,把生产安全视为企业生命,安全上的任何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要注重每一个环节。 如电击、火灾、机械损害。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