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量上市,收购价小幅下行,贸易商对后期市场信心不足持观望态度
玉米销售遇冷盼回暖
粮食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多渠道帮农民寻找销路
今年我市粮食大丰收,据市农委最新测算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28亿斤,但主要粮食价格同比不升反降,农户盼着高价卖出,购销商又担心价格下跌不敢收购,从一斤水稻、一穗玉米到灌成包的粮食,农户、粮商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在犹豫观望。
价格低农户惜售
“去年这会儿,玉米价都涨上来了,今年没见起色不说,还比往年低,心里实在没底呀!”肇源农户范广臣到粮食收购点去问价,发现30个水儿的玉米,才8毛4一斤,而去年这时候是8毛7。
近日,记者来到肇源镇铁西街的几家收粮企业,但是没看到卖粮车。“旧粮刚卖没多久,新粮没收多少。”收粮企业老板刘俊坤说。而同行刘海阳的日子此时也纠结:“农户合不上都不卖,收不着粮。”
肇源粮食行业商会的市场价格调查分析显示:南方客户的粮食收购价同比降低很多,玉米去年每吨2160—2180元,今年最高2150元。
“降价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粮食丰产,粮食市场流通不畅,很多地方大面积种玉米,进口玉米价格又低,南方销区那边价格比咱们还低。”肇源农业局副局长殷广峰说。
记者在肇州县双发乡看到,农户院儿里的玉米堆成了山。“才8毛来钱一斤,不舍得卖啊!”农户孙清贵说。而在林甸县,农户张志生也天天关注着市场价格动态,盼着玉米价涨上来。
销区的粮食收购价格低,农户惜售,玉米收购市场略显沉寂。
利润薄贸易商谨慎入市
市场流通不畅,很多购销商的粮食从今年3月份积压到8月份,甚至更晚些。市场就是风向标,购销商们见风行船,有的已经打起退堂鼓。“价格不好,赔钱,我们正琢磨转行呢!”收粮企业老板张淑英说。
船小好调头,小规模的收粮点能转行,可是对于那些仓储容量大,投资较多的购销商们又怎么办呢?
刘方友从事粮食购销生意十多年了,年收粮能力在10万吨以上,可是现在的他是进退两难。
因为担心南方客户要货,他现在必须开始储粮,可是以高出市场1-2分钱的价格收玉米却怎么都收不到。“价低农户惜售,不好收,但即使收上来也是愁,万一南方客户给不到价,或者干脆不要货,我就彻底赔钱,从现在的市场看,悬哪!”刘方友说。
刘方友给记者算了笔账,以8毛5的价格收玉米,一吨要1700元,加上烘干费用35元,总的成本是1735元,而一吨潮粮出1640斤干粮,所以折合后的干粮价格每市斤1元零6分,每吨粮食成本价在2120元,而南方销区的收购价是每吨2150元,除去包装皮、人工、运输的费用,每吨获利10元钱。而去年每吨大概获利20元,前年则为30至40元。眼看利润空间逐年下滑,刘方友只能靠节省人工费提高收益。推煤、上料、扒粮,能上机器的绝不用人工。
如果说利润空间小还可以压缩成本勉强存活的话,资金周转不灵则是卡住了购销商的咽喉,让购销商们难上加难。
据了解,今年8月份起,销区客户普遍采用货到90%付款的方式。“到云南、四川得20天,平均一吨粮食每个月利息就22块钱。”大庆市肇源粮食行业商会会长乔杰说。
而按乔杰的说法,粮食能发出去拿利息也可以,但是很多时候没有客户收粮,贷款收粮以后要积压很长一段时间,这笔利息的支出就更为庞大。提起贷款收粮的事儿,刘俊坤更是感慨:“市场继续下行,贷下款来我都没敢用,就怕翻不了身啊!”
农户应理性看待后市
南方销区“按兵不动”,玉米价格走势略显疲弱,但随着我市各县区临储收粮工作陆续展开,逐渐改变了参与收购主体单一的局面。
玉米临储价1.11元/斤,比去年高出0.06元,这让农户们看到了希望。“国家价高就卖给国家。”范广臣说。从目前市场看,农户走临储价卖粮的可能性很大,对此有关部门感到压力,以肇源县为例:该县今年收玉米107万吨左右,有近70万吨进入市场销售。“我县有4个政策粮收购点,最多能收15万吨,龙头企业可能消化15万吨,我们着急剩下的40万吨玉米的销路。”肇源粮食局局长李国峰说。
为了做好2013年秋粮收购工作,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和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市粮食局积极研究市场形势,千方百计联系龙头企业寻找销路,解决部分产区库容偏紧,收购压力大的问题。
“销区的客户,像一些符合条件的关内企业到东北收粮,按不低于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的,按140元/吨的标准给费用补贴;储库点仓容不足、收储矛盾比较突出的县区,可以通过租赁社会仓容,或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适当搭建露天储粮设施,增强收储能力。我们会加大对粮食收购、验收、储存等环节的检查力度,严防出现打白条、转圈粮出现,农户可放心卖粮。”大庆市粮食局工作人员说。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