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又涨了,而且价格越来越高,都快赶上肉价了……”经常买菜的市民会有这样的感叹。
都说菜价高,究竟高在了哪里?记者为你一探究竟。
部分蔬菜批发、零售价格对比表
市民抱怨菜价高
“豆角6.5元/斤,香菇13元/斤,姜9元/斤。”“前几天买菜时豆角还是4.5元/斤,生姜5元/斤,香菇10元/斤,短短几天,这菜价怎么涨得这么厉害啊?”10月29日,在建设南路买菜的李女士问菜店老板。
李女士从菜店里买了一块姜、半个冬瓜、2斤豆角,共花了30元钱。她说,这些菜只够一家人吃一顿。
市民李先生说,菜店卖的菜实在是太贵了,从早市上买菜还能稍微便宜一些,为了省钱,他经常去早市买一堆菜,吃完再去买。
批发到零售 菜价翻筋斗
记者了解到,临河四季青菜市场批发的各类蔬菜基本上都是从银川、甘肃、山东等地调运回来的。每天凌晨,一车车外地菜挤进临河四季青菜市场,显得格外热闹。挂着各地车牌的大货车上装满了各种新鲜蔬菜,车上车下,猫着腰卸货的、大声吆喝价格的、成筐选菜批发的……
那么,市民每天都吃的蔬菜,从外地到菜店,身价究竟会涨多少?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从外地调运回来的蔬菜,批发价涨幅并不大,但从本地批发市场到零售菜店,蔬菜的价格几乎成倍增长。以豆角和鲜姜为例,鲜姜从山东的批发价为5.7元/斤,豆角从山东的批发价为3.3元/斤。进入临河四季青批发市场后,鲜姜的批发价是6元/斤,豆角的批发价是3.5元/斤,而在菜店,鲜姜的售价涨到了9元/斤,豆角的价格为6.5元/斤。
11月4日,建设路一家菜店的老板说,现在,各种物价都呈现了上涨趋势,种植成本也在增加,蔬菜从批发到零售涨幅大也是正常的。尤其是进入冬季后,蔬菜运输过程中一旦保护不好,很容易烂掉,“品相”不好的菜即使降价,买的人也很少,加上天气寒冷,蔬菜生产、运输成本增加,蔬菜放慢了生长速度,尤其是叶菜类蔬菜,价格上涨较为明显。
各项费用推高菜价
多年来从事蔬菜批发的陈女士说:“这段时间,蔬菜的批发价又上涨了不少,前段时间,她家天天从外地往回进菜,这几天蔬菜涨价了,菜价上涨,吃的人少了,销量就会下降,现在,她家3天才去外地进一次菜,进一次菜能装49吨。不管贩菜的,还是卖菜的,都要交纳相关费用。就拿我们批发商来说,每天至少得拿出一大笔钱支付运输费、摊位费、进门费等费用。光运输费一次就得花7000多元,蔬菜进入四季青蔬菜批发市场时,进门费掏1000多元,门点一年租金就得交50000元,工人工资一天支付180元,再加上蔬菜不易存放,损耗大,产生的这些费用都要摊到菜价里。一斤菜一般要倒手好几次,才能上了市民的餐桌。”
由此看来,蔬菜从田地到餐桌,要历经菜农、菜贩数个环节,每过一道关卡就被加上一次筹码,尽管每次加得不多,累计起来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记者从临河区商务局了解到,为了平抑蔬菜价格,拉动本地蔬菜大棚的种植量,目前,临河区已经成立了13家蔬菜直销店,有10家运营顺利,很受市民欢迎。近期,商务局准备再建40家蔬菜直销店,预计11月底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