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物价调控背后有双看不见的“手”

2013-10-18 10:44:5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Master

平价商店里经常可见一元青菜。

受“尤特”和“天兔”两个强台风的严重袭击,近期我省各地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惠州蔬菜价格一度亮起红灯,29种受监测蔬菜均价在4元区域维持了一个多月。适逢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不少人以为肉菜价格势必“坐火箭”上升,不过随着物价部门的有效调控,国庆期间菜价不升反降,蔬菜均价重回3元区。10月1日,恰逢惠州市物价局《关于防范和应对农副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吸引市民网友关注。

农副产品价格关乎市民“菜篮子”负担,关乎民生。肉菜价格是怎么调控的?惠州肉菜价格水平在全省处于什么地位?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市物价局和部分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平价商店,剖析肉菜价格调控的措施。

32种蔬菜均价国庆从4元区回归3元区

基金投放

1

32种蔬菜均价国庆从4元区回归3元区

虽然受“尤特”和“天兔”两个强台风的连续影响,国庆前市场上肉菜价格高位运行,不过不少细心的市民能够发现,在国庆期间,不少蔬菜的价格明显回落。据物价部门监测,32种蔬菜品种均价从国庆前的4元区回归3元区。

肉菜价格的回落与国庆节期间物价部门肉菜价格调控的实施有着较大的关联。据悉,9月28日-10月3日,市物价局通过市区126个平价商店(专营区)实施肉菜价格调控,共投放市场蔬菜330吨、生猪1438头约129吨,与市场肉菜销售均价对比,调控直销点的蔬菜销售价格让利幅度平均达到23.54%,猪肉销售价格让利幅度平均达到13.06%,直接为市民节省近120万元的消费开支。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市场蔬菜价格下行,跌幅达3.01%,猪肉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避免了“应节上涨”态势。

惠州市物价局局长叶启灵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先后8次在市区实施肉菜价格调控,其中今年分别在春节和国庆期间实施调控,预计投入价格基金240万元。

部分平价店菜价

比市场低25%

平价商店

2

部分平价店菜价

比市场低25%

今年国庆期间,家住东湖花园小区的陈大姐在邻居的推荐下,第一次来到了小区附近的平价商店买菜。她发现平价商店的蔬菜价格大多在3元/斤到3.5元/斤,比附近农贸市场动辄四五元一斤的价格要便宜不少。

实际上,陈大姐所说的平价商店在惠州已经不是新生事物。据了解,2010年底,惠州市物价部门便试点通过价格调节基金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并通过平价商店让利销售,带动影响农副产品价格。据悉,目前全市共建有农副产品平价商店264家,覆盖7个县区,其中市区152家。形成了覆盖全市大型社区、较大乡镇的城乡和保障性住房小区平价商店网络,基本实现“万人一店、15分钟平价圈”的目标。

据市物价局平价商店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梁立涛介绍,平价商店主要依托实力较强、在农超对接有一定优势的大型农贸企业、供销系统、粮食系统等主体开办,并通过价格调控基金对平价商店的建设和租金进行补贴。平价商店通过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方式,减少农产品(000061,股吧)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实施平价销售,其中蔬菜价格必须比市场均价低15%,肉蛋价格低5%。

东进农牧公司是惠州拥有最多家平价商店的经营企业,该公司副总裁邵晓明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主业是生猪饲养和品牌猪肉的销售,旗下40家“家乡猪”平价商店的猪肉均为自产自销,日常猪肉销售的价格比市场价低7%左右,折算每斤猪肉可便宜1元多。

市物价监测中心监测,国庆期间市区平价商店销售的29个平价蔬菜品种对比农贸市场均价优惠幅度均在18.22%到31.43%之间,其中大部分优惠幅度超过20%。梁立涛告诉记者,部分平价商店蔬菜均价常年低于市场价的25%。

发源于惠州

在全国推广

“三项建设”

3

发源于惠州

在全国推广

实际上,惠州市在2010年率先推出的并非只有平价商店一项稳定物价措施。叶启灵告诉记者,惠州市于2010年底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扶持平价商店、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和冷藏设施建设(简称“三项建设”)稳定物价工作。

据介绍,“三项建设”通过利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平价商店、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和冷藏设施的建设,将调控农副产品价格的关口从原来单一的销售环节延伸到生产、流通、销售等全链条,遇到灾害天气时可依托大棚蔬菜基地保证蔬菜的供应和冷藏设施的储备,并通过平价商店实现最终的平价销售,以此稳定农副产品价格水平。

据市物价局基金办主任胡玉龙介绍,目前全市约有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约3万亩,其中省市物价基金扶持建设3000亩。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是惠州最大型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之一,该公司董事长张宋告诉记者,使用大棚种植叶菜,每年每亩产量可达8吨。“如果每亩能产8吨蔬菜,全市3万亩大棚基地一年就可以供应24万吨蔬菜。按照惠州年蔬菜消费量70万吨测算,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确保农副产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胡玉龙说,除此之外,目前共有省市价格基金共扶持建设冷藏设施9万多立方米,约可储备农副产品1.9万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特殊时期肉菜价格的上涨幅度。

叶启灵告诉记者,“三项建设”得到国家和省物价部门的认可,2010年底和2011年4月全省和全国的“三项建设”工作现场会分别在惠州市召开,随后“三项建设”工作在全省、全国推开,“扶持平价商店”还写进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价格调控形成机制

积极应对

4

价格调控形成机制

从今年10月起,只要蔬菜零售均价旬环比涨幅超过10%,猪肉零售均价旬环比涨幅超过5%,可认定相关农副产品的价格异常波动,预警信号灯将亮黄灯;粮食零售均价旬环比涨幅超过5%、蔬菜零售均价旬环比涨幅超过15%、猪肉零售均价旬环比涨幅超过10%等情况,将亮红灯。当预警信号灯亮黄灯或红灯时,以及出现气候灾害和重大节日期间,启动农副产品防范和应对措施,由物价部门价格基金扶持建设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和冷藏设施经营者应执行物价部门的调控价格优先供应平价商店,平价商店应当格执行物价部门的零售调控价格销售农副产品。

10月1日,惠州市物价局《关于防范和应对农副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一年多之后正式实施,肉菜价格调控形成了机制。在8月份台风“尤特”袭击之后,蔬菜价格曾亮起黄灯,随后物价部门根据《实施细则》启动一天一报的监测机制,并要求平价商店按照灾前的销售价格稳价销售。根据肉菜价格运行形势,市物价局在国庆期间实施了肉菜价格调控。

前9月CPI排名18

成效显著

5

前9月CPI排名18

叶启灵表示,肉菜价格的调控措施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三项建设”依托价格基金建设,防范和应对价格异动管理实施细则则是依托“三项建设”的平台,让价格调控形成机制。“以前单一的在特殊节点实施肉菜价格调控依靠的是政府单一、有限的力量,只能是特殊时期的稳价;有了”三项建设“之后,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稳价工作,而且形成常态化,犹如”政府搭台企业唱主角“;有了实施细则之后,更是形成了制度化,灾害预警启动时便可迅速根据实施细则启动相应的防范措施,使稳价工作更加快捷有效。”

据悉,今年1-9月份,惠州市的CPI累计上涨1.3%,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名第18位。“预计今年惠州的CPI上涨幅度将在2.0%-2.5%之间,或将明显低于市人大提出的控制在3.5%的要求。”叶启灵表示,以肉菜产品为代表的食品价格是影响CPI最主要的因素,CPI的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肉菜价格调控措施的成效。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