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发生的数量与危害程度,受气候条件、食料营养及天敌的影响很大,如环境适合,发生就严重,反之,危害较轻。
粘虫幼虫的食性很杂,主要危害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
1~2龄幼虫白天隐藏于草的心叶或叶鞘中,晚间取食叶肉,形成麻布眼状的小条斑(不咬穿下表皮)。3龄后将叶缘咬成缺刻,此时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6龄为暴食期,能吃光叶片,食量为整个幼虫期食量的90%以上。该期幼虫的抗药性也比2~3龄幼虫高10倍左右。因此化学防治必须在低龄阶段进行。幼虫老熟后喜欢在含水量15%左右的松土中化蛹。 幼虫发生量大时常成群结队由一块田向另一块田转移危害。
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和生长发育。因此每年发生的世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和气候的变化而异,中国由南至北每年发生2~8代。粘虫发育1代所需的天数以及各虫态的历期,受温度影响很大,因此各代历期不同。在自然情况下,第一代卵期6~15天,以后各代3~6天;幼虫期14~28天,前蛹期1~3天,蛹期10~14天;成虫产卵前期3~7天;完成1代需40~50天。
粘虫具有繁殖速度快、短期内暴发成灾、3龄后食量暴增、抗药性增强等特性。粘虫幼虫在3龄以前是防治适期。因此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幼虫3龄之前。目前正值粘虫爆发期,要加强粘虫的预报监测,在幼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
对低龄幼虫可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降低农药污染,保护天敌。每亩可选用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50~75毫升,或25%灭幼脲悬浮剂30~40毫升,或20%除虫脲悬浮剂5~10毫升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应立即开展药剂防治。每亩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77.5%敌敌畏乳油、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77.5%敌敌畏乳油50毫升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亦可用2.5%敌百虫粉剂、3.5%甲敌粉、5%杀螟松粉喷粉,以每公顷22.5~30千克为宜;用90%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2.5%溴氢菊酯2000~3000倍液效果均好。以上药剂每公顷750~1500千克药液较合适。用80%敌敌畏乳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每公顷1125千克超低量喷雾,效果也很好;用“77~21”苏云金杆菌、“灭幼脲1号”和“灭幼脲3号”,防治效果亦很好。“77~21”苏云金杆菌粉稀释30~50倍,20%灭幼脲1号10~20毫克/千克药液,25%灭幼脲3号15~20毫克/千克药液,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
施药时应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喷雾要均匀周到,田间地头、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
编辑 夏雨 责任编辑 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