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一亩麻竹配头猪 带活重庆荣昌两支柱

2014-02-07 11:42:23  来源:重庆日报
麻竹和生猪,是重庆荣昌县的两大支柱产业。这两大产业占该县农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记者近日从重庆荣昌县了解到,他们将种麻竹和养猪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猪—沼—竹循环经济模式,既解决了竹笋生长期缺水的难题,也使养猪场的养殖污水得到回收利用。通过这种方式种出的麻竹笋亩产达到了3000—4000公斤,比过去翻了一番。

两次干旱,让他损失数百万元

负责该项目实验及技术研发的重庆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包传彬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生产以麻竹笋为原材料的笋丝、笋干等竹笋类制品。因此,每年是否能收购足够的麻竹笋,是决定公司当年能否赚钱的关键。

“麻竹笋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种麻竹笋要稳产高产,必须具备大水、大肥、高温、高湿四个条件。”说起麻竹笋的习性,包传彬如数家珍。在有着“火炉”之称的重庆,虽然具备了高温高湿的条件,但每年7—9月的伏旱天气却最让包传彬伤脑筋。因为竹笋会因为缺水而无法出笋,从而影响产量。

包传彬说,他曾在2006年和2011年先后遇到过两次因高温伏旱天气导致的麻竹笋减产,当年,公司只完成了20%左右的收购计划。由于“无米下锅”,公司损失数百万元。

“猪沼竹”三位一体,亩产翻番

如何让竹笋在高温伏旱天气仍然保持稳产?从去年起,重庆荣昌县开始推行猪—沼—竹循环经济模式,也就是在麻竹林地里建猪场,用猪的粪水发酵成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免费提供给周围农户使用;沼液通过沉淀池、储液及稀释池,经管网输送到麻竹林,为麻竹提供灌溉水源和有机养料;而沼渣则覆盖在麻竹根部充当养料。

去年,他们在3000亩竹林试推行了猪沼竹循环经济模式,效果明显,不但当年的麻竹产量没有因伏旱天气减产,到了产竹笋的时节,用有机肥作养料的麻竹林亩产达到3000—4000公斤左右,比普通竹林1000—2000公斤的产量高出一倍。

包传彬告诉记者,经过大量的试验和专家论证,一亩麻竹林只需要喂养一头猪,便能实现粪肥供给,据此论证,一片30—50亩的竹林建一个30-50头的养猪场,打一口机井,建一口沼气池,便可实现“猪沼竹”循环经济模式。

麻竹笋“垃圾”也成了抢手货

那么,通过“猪沼竹”循环经济模式,农户种植一亩麻竹养一头猪的收益如何?包传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亩麻竹仅按出产麻竹笋2吨,单价700元/吨计算,可获利1400元。每亩可出产竹叶200公斤,2元/公斤,可获利400元。竹材每亩可出产0.5吨,按照360元/吨计算可获利180元,竹蔸每亩出产100株、每株1.5元可获利150元。一头猪100公斤,按16元/公斤计算,可获利1600元。共计3730元。此外,该项目所产生的沼气,也可以保证竹农基本生活、照明用气的需要。

通过这样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但麻竹的产量提高了一倍,就连过去让包传彬头疼的竹壳、竹节等“麻竹笋垃圾”也有了新去处。包传彬说,一亩麻竹所产的竹笋中,约60%是废弃物,过去他们都得花每吨100元的垃圾处理费用,对麻竹笋垃圾进行处理,如今他们与西南大学合作,将竹壳、竹节等废弃物加工成青贮饲料,用来养牛、喂猪,不但省下了牛和猪的饲料费用,还省下了往年必须花费的垃圾处理费,这种青贮饲料的市场行情也不错,每吨能卖到750元。

编辑:诰伟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