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志丹县委十九届四次全会上获悉,志丹县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深入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努力建设富裕志丹、文明志丹、幸福志丹。
2013年,志丹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加大的严峻形势和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自然灾害,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2014年,该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稳中求好,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以改革创新促进突破发展,以优化服务促进民生改善,以强化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力争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力争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
转型发展强势推进。工业方面,按照延长“稳产”、长庆“增产”、延安油气公司“达产”的思路,确保境内原油产量保持在520万吨以上;同时,积极支持延长和长庆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争取全年生产天然气10亿立方米以上,净化处理20亿立方米,实现“稳油增气、以气补油”。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抓好“四大园区”建设,年内力争实现产值20亿元。农业方面,进一步强化技术管理,继续加大投入,力争产销苹果2.45万吨,实现产值9800万元。继续抓好以金丁胡新庄、顺宁保娃沟门和杏河沙湾为中心的3个棚栽业示范园区建设,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把握发展机遇下大力气做好旅游开发这篇文章。围绕旅游产业、城镇体系和四大园区,加快发展商贸、金融、餐饮、住宿、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中介评估等新兴服务业,努力做大服务业总量。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10%。同时,借助资源、政策、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招商促转型”的要求,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和服务保障,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开工率,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30亿元以上。
统筹城乡阔步迈进。按照“控制规模、做好做精”的思路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深入推进“148”城镇体系建设,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县城主要在扩容提质上下功夫,重点实施好市政道路改造、保安新村、人防应急广场、宏海片区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重点镇主要在配套完善上下功夫,突出宜居宜业,认真实施好街道改造、给水排水、堤防建设、污水处理、驻地气化等工程。新型农村社区主要在凸显特色上下功夫。同时,要结合城镇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扶贫、避险、生态和库区移民搬迁,落实好今年移民搬迁任务,加快推进移民搬迁集中安置房主体及配套建设。
美丽志丹稳步打造。扎实开展绿化造林,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切实巩固林业建设成果,持续推进村庄周围、城镇驻地、公路沿线、河流两岸、油区井场“五大重点区域”绿化,全年新造林6.8万亩,绿化公路160公里。继续抓好水保生态建设,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2000亩,治沟造地5000亩,新建淤地坝5座,新砌河堤5公里。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巩固提升“双创”成果,总结完善城乡环境综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努力打造“山青水秀地干净,安居乐业人幸福”的美丽志丹。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乡级财政,实行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实现公共资金审计全覆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土地信托合作社等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推进融资方式创新,完善银企结对帮扶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机构合并,配合搞好延安医疗集团组建工作。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制度。严格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实行编制总额限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县城、建制镇户籍限制,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
民生保障协调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成果,争创全省“双高双普”县。完善医药卫生监管和药品“三统一”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实施好计生“三大工程”,认真落实生育关怀、计生奖扶政策,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全年组织技能培训3000人次、劳务输出210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1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0个,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加快保障房建设,开工各类保障房704套,建成752套。加快实施受灾群众集中安置房建设,确保过渡性安置的受灾户今年入冬前全部搬入新居。加强城乡低保动态化监管,不断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力。全面落实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十条优惠政策。继续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两联三包抓扶贫”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实现脱贫6000人以上。
社会管理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乡镇和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力争实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全面落实信访属地管理责任,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不断规范信访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项目建设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坚持推行挂牌督办、警示约谈、黄牌警告、绩效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六五”普法,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持续开展各类严打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社会面治安管控,努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