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南彭:投资上千万元建全国最大扁鳅繁殖基地

2014-01-03 14:10:56  来源:巴南网  作者:张应友

12月25,冬日的阳光倾洒在南彭将军湾村一湾清澈的池塘里。村民胡文勇在一边测量水温和含氧量,一边配置饲料,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详细记录着各项数据……一个上午,他一刻不停地忙碌着,额角已沁出汗珠。

虽然衣装革履但干起活儿麻利干练,谈起这些年培育扁鳅苗的经历,胡文军感触良多。

乡村老师转行当老板

胡文勇今年44岁,1988年从巴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呆在迎龙镇教书。虽然工作稳定,但是胡文勇一直有个心愿,想要凭借勤劳和努力干出一番事业。

1999年,他和妻子双双辞职,白手起家做起了卤菜生意。5年来,胡文勇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从推着板板车叫卖,到在闹市大开门面,他凭借非凡的毅力,把小小的卤菜摊做成了一门大事业,很快就达到了年收入上百万的规模。胡文勇将扩张的生意交给亲人打理,自己常常在农村享受闲适。

2008年,胡文勇无意中在中央七频道《致富经》栏目中,看到江苏连云港泥鳅养殖致富的专题报道。一网拉上来就是十几万,相当于一辆小轿车,农村养殖业大有可为!对商业信息颇为敏感的胡老板再次有了创业的念头。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胡文勇对农业有着独特的眷恋情愫。父辈都是老实农民,如果有机会,我想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实践,带动家乡走上致富路。

创业坎坷路难行

看了连云港泥鳅养殖致富报道的几天后,对培育扁鳅苗一无所知的胡文勇,来到四川省简阳市学习扁鳅养殖技术。

养泥鳅需要有清洁流动的水源。胡文勇学业完成后,按照养殖泥鳅的要求找场地、建鳅池。将军湾村背靠碑垭,清清的小溪从鳅池边流过,又临近渝道路,是培育扁鳅苗理想之地。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凭借餐饮起家的胡文勇,在进购苗种时,遭到了当头一棒。2009年,他花了10万元从内江市引进约4500斤鳅种,没想到几个月里,就死去了一大半。原来引进鳅种要人工繁殖的最佳,而当时我买来的鳅种大多数是野生的,对于专业养殖户来说,这简直是个低级错误

遭遇挫折之后,胡文勇并没气馁,接下来的3年,他投入研究费用100多万元,终于掌握了扁鳅人工繁殖技术,人工孵化、育苗、养殖和疾病控制等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和完善的技术链条。

好事多磨,20125月,正当一池肥美的泥鳅就要出笼的时候,一场洪水让胡文勇彻底没了脾气,鳅种和鳅苗全被冲走,养殖场一片狼籍。

成功不忘回报乡恩

天灾虽然让我一贫如洗,但想起打拼多年的经历,我心有不甘。一月后,胡文勇八方筹资,修补鳅池,在当年生产出四批次鳅苗,减少了一些损失。那个敢闯敢拼的胡老板又回来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次一次的失败,让胡文勇更加坚韧,5年的磨练,胡文勇最大的收获是攻克了养殖扁鳅的人工孵化、幼苗吃食等难题,他的技术不知不觉已经走在了全国扁鳅人工繁殖最前列。

为了帮助和带动更多的养殖户致富,20139月,他成立了重庆雅善泥鳅养殖有限公司,扩大规模拟租用200亩地,建立全国最大的标准化泥鳅繁殖基地。20153月工程全部完工,每年将向市场提供5亿尾优质鳅苗,带领上万户养殖户致富。

胡老板的鳅苗经

培育鳅苗要注意哪些呢?胡文勇向记者道出了他培育鳅苗的经验。

1.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5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4060厘米,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

2.清塘培水:鳅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7580公斤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每亩施300400公斤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

3.苗种放养:鳅苗出膜第2天便开口进食,饲养35天,体长7毫米左右,能自由平泳,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每亩8万~10万尾为宜。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

4.饲养管理:刚下池的鳅苗,需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