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巴州区委、区政府,以“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发展振兴”为统领,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务实推进产业发展,切实破解民生难题,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成效,在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4年,巴州区将按照“以决战的态势夺取决胜的成果”的总体要求,着力在强基础上项目、建园区兴产业、大招商促开放、建新村惠民生、抓改革激活力、保稳定促和谐上下功夫、求突破,不断开创巴州发展新局面。
一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谋划、争取、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生态和能源建设,着力构建合作对接、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尽快从根本上改善区域发展条件。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按照“高端切入、功能配套、特色鲜明”的要求,围绕产业发展定位,积极引导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功能,努力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村相融、产居结合”的思路,抓好现有药材、果蔬、畜禽等农业产业园区巩固提升,按照“一区两带三基地”的布局,快速推进清江镇巾字—环岭一线盆周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白庙—大和—花溪—水宁寺沿线的金银花产业带,水宁寺镇水宁村—三皇村—龙骨村一线的猕猴桃产业带,化成—梓橦庙核桃基地、化成银杏基地、城郊果蔬花卉基地,实现连片、集中、成带发展。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力推进盘兴物流园区建设,确保2014年3月中旬如期开园。大马力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巴城新的商业业态和城市商圈。五是聚力建设新型城镇。在城市新区建设上,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区域,实现陇桥片区、津桥湖片区、回风北路片区、大连山片区、盘兴物流园区等几个城市组团建设的集中突破,倾力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加快建设东门大桥,带动中坝、杨家坝、黄家沟等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在旧城拆迁改造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模适度、组团开发”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以江南二环路建设为抓手的沿线旧城棚户区改造。以“五创联动”为抓手,高起点规划,同步推进草坝街、江南滨河路等一批街区的立面、路面、屋面和管网的整体改造,统筹实施绿化、亮化、美化改造提升。在新型集镇建设上,大力推进化成、水宁寺两个重点镇建设,加快推进清江、曾口、平梁、鼎山等中心集镇和被撤并乡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奋力攻坚突破 扎实推进“三区一城”建设
通江县委书记 赵万先
一年来,全市紧抓发展的行为更加自觉、加快发展的态势更加强劲、跨越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共同发展的环境更加优化,科学发展的成果更加让人振奋、让人自信。2014年,通江将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改革开放、扶贫攻坚”为统揽,以富民惠民为目标,以“快、好、严”为总要求,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实现攻坚突破。
一是强力推进城镇建设攻坚突破。突破发展高明新区,完善提升旧城功能,继续抓好诺水河等重点镇建设,新建5个100户以上高品质巴山新居工程,努力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二是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攻坚突破。积极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人水协调的现代供水保障体系、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现代能源和信息网络体系。开工建设巴万高速公路,完成二郎庙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湾潭河水库建设,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就地转化。
三是强力推进产业培育攻坚突破。大力发展以通江银耳为品牌的“森林蔬菜”,发展椴木银耳、茶叶3万亩以上,核桃6万亩以上;加快推进春在绿色食品加工园建设,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以现代物流、金融、商业服务为重点,着力抓好第三产业。
四是强力推进民生事业攻坚突破。启动实施巴万高速公路沿线、至诚——洪口片区、铁佛——文峰片区“一线两片”连片扶贫开发。加快推进春在思源实验学校、县疾控中心、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实施“三名工程”,大力发展优质教育。
五是强力推进文化旅游攻坚突破。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红色生态旅游区”的定位,深度挖掘具有通江特色的红军文化、银耳文化、溶洞文化、巴人文化,精心策划包装和招商永安得汉城、毛浴古镇、空山天盆、临江丽峡等一批旅游项目,努力扩大通江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是强力推进改革开放攻坚突破。强力推进改革创新,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引导融资抵押,盘活城乡静态资源;始终扭住项目工作这个“牛鼻子”,重点围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民生事业、新型能源等方面编报、储备、争取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争取大项目、实施大项目、投产大项目,带动和支撑攻坚突破。
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投资 实现高位增长
恩阳区委书记 梁津华
李刚书记代表市委常委班子所作的工作报告,内容充实、内涵丰富,让人倍感振奋、倍受鼓舞。2013年是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二个年头,全市显著的成效和巨大的变化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全市上下的共同认可。对于这一年的巨大变化,我有三点感受:一是以统筹城乡的理念和方法抓发展,实现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充分体现了市委高瞻远瞩、驾驭全局的领导水平。二是以改革创新的举措和手段抓攻坚,实现了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充分体现了市委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胆识气魄。三是以富民兴市的目标和取向抓民生,实现了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充分体现了市委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爱民情怀。
在下一步工作中,恩阳区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投资,实现高位增长,弥补“经济欠账”;加速推进恩阳新城框架建设,弥补“载体平台”;着力打造区域拳头产业,弥补“后劲不足”;创新推动各项改革和招商引资,弥补“活力不够”;加大力度推进连片扶贫开发,弥补“历史欠账”。
努力走好“限制发展区”同步全面小康新路子
南江县委书记 刘凯
聆听了市委李刚书记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全市2013年的工作呈现了三个改变:一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二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革,巴城面貌脱胎换骨,区域次中心、重点镇、中心村竞相崛起;三是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干群观念发生嬗变,“投资洼地”效应充分显现,全民创富氛围更加浓厚。2013年,南江县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基础建设、产业培育、城乡面貌、民生改善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新的突破。
2014年,南江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辩证思谋“限制发展区”的发展路径,继续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旋律,以改革开放、扶贫攻坚为统领,着力强环境、兴产业、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全面加快建设富丽安康新南江。一是统筹抓好城乡一体建设管理。举全县之力抓好陈家山隧道、红鱼洞水库等重大基础项目和能源信息建设。坚持综合配套、城乡一体,加快建好新型城镇,抓好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动“三区同建”,着力创优“来了不想走”的大环境。二是奋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突出放大生态优势,重点抓好以六大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以光雾山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三是切实强化追赶跨越发展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争取政策投资,引导社会投资,撬动民间投资,保持投资拉动强劲态势,增强追赶跨越发展后劲。四是努力促进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抓好扶贫连片开发,加快推进以“巴山新居”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倾心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坚定维护政通人和大好局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创新加强社会管理,大力繁荣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六是与时俱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当前,重点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春节之前集中开展党员干部“走基层”活动,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务实开展好“转作风·惠民生”活动。
2014年,南江将按照市委的全面安排和部署,全面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基层组织、班子队伍和纪律作风建设,不断强化追赶跨越发展的政治引领。
在竞相追赶中实现突围
平昌县委书记 张根生
2013年是巴中发展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正在发生一次脱胎换骨的裂变,正在孕育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2014年,在与各县(区)竞相追赶的大环境中,平昌县围绕六个重点实施新一轮的突围。
一是抢抓机遇、争取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攻坚。打好“市场牌”、“老区牌”、“扶贫牌”,深度对接三中全会释放出的政策机遇、对接城镇化顶层设计释放出来的政策机遇、对接支持百万人口大县发展释放出的政策机遇,提前策划包装项目;以建促争,用好建设成果去争取项目,努力把政策优势、人脉优势转化成项目优势、发展优势。
二是统筹城乡、以城为主,在金宝新区经营上再举全县之力。着力解决“人到哪去”、“钱从哪来”、“地从哪来”的问题,认真研究金宝新区的人气经营,主要靠品质、靠功能、靠服务、靠政策、靠改革去促进、去推动。
三是产村相融、产业先行,在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上用心用力。重点研究新村可持续发展,可推广性、可复制性,已建片区坚持抓好产业、文化、管理、素质“四个提升”,新建片区要突出新居的生命力、产业覆盖面、投资放大率、群众满意度“四个标准”,面上重点做实路、水、产业、农机、新居五个基础。建立可持续机制,着力解决好党委政府意志与群众意愿是否同步的问题,着力解决好农村的穷人与富人是否同步的问题,着力解决好住上好房子与过上好日子是否同步的问题,着力解决好目标与目的是否同步的问题,着力解决好群众主体突出、市场主导作用与政府引导投入是否同步的问题,着力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社区服务管理方式是否同步的问题。
四是工业强县、扩园升级,在培育骨干产业上全力以赴。围绕构建“一区三园”的产业布局,抢抓机遇,争创省级开发区,集中力量推进星光机械制造工业园、白酒工业园、和驷马清洁能源工业园建设,加快培育机械制造、白酒食品、清洁能源三大产业。
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破解发展瓶颈上创新创造。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理念推动发展,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上不懈努力。
六是转变作风、惠及民生,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上务实推进。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和劲头,以高度的行为自觉务实推进“转作风,惠民生”活动,努力实现干部作风让群众满意、干部能力让群众满意、发展成效让群众满意。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