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兰县选派到农村牧区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凭借年纪轻、学历高、思路新、视野广的优势,立足自身实际,扎根基层一线,努力转变角色,积极投身到统筹城乡发展中,在参与农牧区工作、服务农牧民群众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一、勤于履职不“挂职”。按照便于发挥特长的原则,将大学生村官安排到村“两委”班子中任职,及时提供食宿和办公方便,为他们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发挥作用、锻炼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尽快实现由学生到村官的身份转变,由高校到基层的环境转变。各村大学生村官紧紧抓住岗前培训、座谈交流、外出考察等机会,努力熟悉县情、镇情以及村情,虚心探讨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认真学习统筹城乡发展有关政策知识,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迅速熟悉基层工作,努力开拓思路眼界,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进一步增强到村工作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近年来,先后培养大学生村官79名,涌现出带富能力强、服务本领高的大学生村官18名。
二、俯身做事不“做客”。各村大学生村官立足农牧区实际,发挥自身学业专长,积极协助村“两委”打理村内日常事务,自觉融入到农牧民群众当中,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俯下身子参与新农村牧区建设,服务农牧民群众,认真做事而不“做客”。大学生村官纷纷抓住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入户宣讲、走访群众等有利时机,经常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谈,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倾听村民所想所思所盼,及时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党的惠农惠民政策,引导农牧民党员和农牧民群众切实增强建设新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截止目前,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支农惠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法律法规知识460余次,受教群众达7490人次。
三、加强锻炼不“镀金”。各村大学生村官立足岗位、摆正位置、虚心求教,把到村任职工作作为锻炼成长的大好机会和重要平台,向基层走进,从基层学习,在基层锻炼,问民情、听民声、帮民困、解民忧,在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和谐稳定上动脑筋、想办法、见成效。近年来,在“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中,各村大学生村官主动参与到示范村建设当中,积极配合村干部投身到本村摸底调查、发动群众、建设施工、协调资金、发展产业的具体实践中,在搞好新村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村砂石场,探索村集体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两年来,先后参与19个示范村建设,为农牧民群众提供病虫害防治、销售市场、增收致富等信息2000余条,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40余期,培训农牧区实用技术人才1500人次。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