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摇身变成三产从业人员,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可喜变化?
东坡区广济乡鸭池村村民张光群的经历可以说明一切。
9年前,张光群做梦也没想到,从农民变成农家乐经营者后,日子会过得如此有滋味。破烂不堪的土砖房变成了5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房。洋房内,现代化的装修风格、一应俱全的新款家电,都向人们昭示着她家“上档次”的日子。张光群欣喜地告诉记者,从农民变为农家乐老板后,每年桃花节期间,仅农家乐一项,她家的纯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加上卖水果的收入,年纯收入能达10万元。”
张光群的变化,正是我市深入实施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途径,以机制为保障,力促农民向三产经营者和从业者转变,实现了农民生活水平新提升、新跨越。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市已带动农村居民转变为三产经营者和从业者27510人,占全年目标任务3.5万人的78.6%。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助推城乡发展
11月12日,记者在彭山县武阳乡武阳郡·田园新村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头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正有条不紊忙着进行小区道路硬化工作,施工现场到处都是一片繁忙景象。
据介绍,武阳郡·田园新村项目,是彭祖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按“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商住分离”理念建设的安置小区。截至10月底,该项目已实现总投资4亿元,建成后的田园新村,既是居民的新家,也是一个新的观光景点。
谈起即将分到武阳郡·田园新村新房一事,武阳乡五一村村民余霞十分兴奋。她告诉记者,今年5月,她已在武阳郡·田园新村旁一个休闲山庄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过不了多久,她和家人就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了。
彭祖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加快了当地村民向三产经营者和从业者转变。与此同时,仁寿县黑龙滩、洪雅县柳江古镇等地也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引进重点项目、强化要素配置、注重生态建设等举措,推进农旅互动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
积极探索
实现农民“华丽变身”
在彭山县彭溪镇兴崇村13组,有一位名叫沈建康的农民。今年9月,外地返乡创业的他,依托自己的苗木基地,又租用临近闲置的村小,将其装修改造成一个接待能力达900人的生态农家乐,开业首月就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他还聘请了村里30多位村民在农家乐工作,这使得当地村民除种养殖收入外,还多了一份工资收入。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初衷,沈建康说,他亲身感受到了家乡飞速发展带来的变化,特别是在农村,乡村游已成为彭山一张靓丽名片。而乡村游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农家乐发展,于是,厨师出生的他决定拾起“本行”,在家乡放飞自己的梦想
“我没想过要赚多少钱,最主要的是想带动村里的人一起致富。”沈建康憧憬着,未来有一天,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将自己的农家乐打造成一个既生态又有文化特色的观光园,让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到新农村的美丽风光。
沈建康的成功,实现了他从农民到农家乐业主身份的转变。而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其他村民也转变为三产从业者,实现了农民身份的华丽转身。
“我们将抢抓机遇,增强产业支撑;强化服务,增强项目驱动力;深化示范,增强典型带动力;积极主动,力争走出一条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眉山模式。”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