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陕西西安:开创碑林区统筹城乡教育工作新格局

2013-10-31 09:25:05  来源:西安新闻网  作者:佚名

在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进程中,为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切实推进教育公平,碑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逐年增加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了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水平,促进了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多措并举 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到城市工作,他们的子女也随其进入城市生活,大量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就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为确保广大农民工子女与城里孩子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力,碑林区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建立农民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确保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解决。

一是挖掘潜力,鼓励学校尽可能多接收农民工子女。碑林区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虽然该区位处市中心城区,校园面积有限,仍然积极鼓励公办中小学敞开校门,挖掘潜力,广泛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

二是服务热情,为农民工子女入学提供便利条件。凡碑林区的农民工子女有其父母的身份证明,公安部门办理的暂住证,户籍所在区县教育局(或乡镇政府)同意其出外就学的证明、从业证明或用工合同都由区教育局安排其子女就近入学。区教育局实施首问接待制,热情周到为百姓服务,若个别农民工因路途遥远等困难缺少个别证件,采取先让孩子入学后补齐手续的方法,确保孩子入学不受影响,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是强化督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碑林区坚持农民工子女收费与本区内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并在开学工作检查时,把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坚决杜绝学校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名义向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同时,还积极畅通贫困学生资助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贫困农民工子女就读基金”,广泛开展助学活动,确保农民工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目前,碑林区小学接纳农民工子女10638人,占小学生总数的27.3%;初中生28506名,初中接纳农民工子女3913人,占初中生总数的13.7%。在园幼儿18093名,幼儿园共接纳流入人员(含农民工)子女8031名,占幼儿总数的44.4%。

建立机制 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

为了更好更快的缩小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孩子之间的差距,让农民工子女和城镇孩子一起放飞理想,碑林区着力构建农民工子女“成长档案、人文关怀、培训机制”三大特色机制,确保农民工子女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良好教育。

一是建立成长档案。每学期开学初,各校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通过采集每个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基本情况,建立农民工随迁子女成长档案,学校随时与家长联系沟通,跟踪管理,学生的每一个成长足迹都会再现在成长档案中。

二是实施人文关怀。碑林区各校园不仅教育城市学生对农民工子女不歧视,反而要求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特别关心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西何小学向社会提出了对待农民工子女的十项承诺,举行“同在蓝天下,携手共进步”主题活动;景龙池小学大兴“六礼”活动,开展“校园艺术月暨小龙人·小龙女评选”活动,开展“百家大讲坛 景龙小课堂”系列活动;振兴路小学建立了“三结合”教育网,聘请社区主任、派出所管片民警为校外辅导员,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的教育责任。通过这些特色教育活动,使农民工子女与城里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三是完善家长培训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综合素养,碑林区各校园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对农民工子女家长进行培训,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家校共同形成教育合力。

积极帮扶 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

为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综合实力,碑林区积极开展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采取“学校帮扶、干部交流、教师支教、教育资助”的扶助措施,促进了农村学校的发展。

一是建立校园帮扶长效机制。碑林区与蓝田县,临潼区结为幼教接对帮扶友好区县,并规定全区所有省级示范幼儿园帮扶一所当地幼儿园,通过开展送教下乡、教育科研、驻园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当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二是积极开展干部交流活动。碑林区开展与平凉市校长、优秀干部交流学习活动,接待平凉市29名校长、教师来该区学习,共同提高。近二年,灞桥、长安区10名校长、主任到碑林区各校园挂职交流学习。2013年,派出6名干部赴长安区参加支教帮扶,这些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其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定期组织教师转任交流。区教育局规定全区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应有一年以上在农村或区内薄弱学校任教经历,近三年,全区共有79名教师到长安区支教,800余名教师在区域内大学区进行交流。

四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实施积极实施“蛋奶工程”,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10213名学生提供蛋奶早餐,促进了学生的膳食营养均衡。2013年,为全区9580名大班幼儿免除保教费463万元;对职校2164名贫困学生免学费173万元;为2887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216万元;为88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53万元。

认真规划 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近年来,碑林区委、区政府科学统筹规划,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全区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以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对所涉及的学校进行改建、搬迁,仁厚庄小学、祭台小学、永新小学、大学南路小学以及即将全面开工建设的沙坡小学等学校彻底改变了面貌。2012年,投资570万元,为建国路小学新建2746 平方米教学楼;投资900万元,为铁五小学新建4278平方米教学楼。全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今后,碑林区将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贡献。

健全保障机制 创新活动载体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