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前三季28省GDP已超全国3.7万亿

2013-10-30 08:22: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方烨

城乡统筹网讯 据记者统计,截至记者发稿,已有28个省(区、市)发 布 了 前 三 季 度 地 区 生 产 总 值(G D P),加总后达到423909 .97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数据高出37148.27亿元。专家表示,虽然存在多方因素影响,但是G D P考核导致地方政府政绩观扭曲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86761.7亿元。然而仅就记者汇总的28省(区、市)G D P数据,就已经高达423909.97亿元,高出全国3.7万亿元,这还不包括内蒙古、甘肃和西藏三个省(区、市)。考虑到这三个省(区、市)仅上半年的G D P就接近1万亿元,前三季度地方G D P之和很可能要比全国高出5万亿元以上。

虽然地方G D P之和高于全国的现象二十几年前就有,而且也不是国内特有现象,但是自2011年以来这一差距却在迅速拉大。2012年这一差额已经达到57167.39亿元,是10年前的12倍还多;今年前三季度 已 公 布 数 据 的2 8省 高 出 全 国G D P的数据就已经与2010年全年基本持平。

接近国家统计局的人士对此做出了四方面解释:首先,中国经济进入21世纪后出现快速增长,2003年全国G D P只有139537.19亿元,2012年已经达到576498 .46亿元,翻了两番,这必然会带来地方G D P之和高于全国的部分随之增长;其次,年度G D 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从近年情况来看,最终核实数据往往比初步核算数据要低,而地方一般不特意对外公布最终核实数据,公众掌握的都是初步核算数据;再次,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加强了对数据质量的把关,推出的四大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国家数据更加精确;最后,由于地方政绩考核往往与G D P挂钩,在扭曲的政绩观影响下,个别地区可能存在数据注水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孙咏梅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地方G D P之和高于全国如此之多,地方数据注水显然是重要原因,这和当前对官员的考核体系密切相关。如果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只关注地方创造了多少G D P,那么造假之风肯定屡禁不止,愈刮愈烈。而如果考虑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注重G D P的质量着手,将包括就业、环保等指标增加进去,就有可能端正地方官员的政绩观,从根本上杜绝数据造假的现象。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