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5%,2020年实现90%的目标,全国层面只需增加2.5个百分点,并且目前全国2/3以上省(区、市)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0%以上。在此背景下,高中阶段教育是否还要打普及攻坚战?又该如何攻坚克难?日前,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简称《攻坚计划》)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
从当前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现实看,亟须打好普及攻坚战。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其中,有的属于共性问题,还有的则主要反映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学校,在中西部贫困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较低;普职结构不合理,中职发展滞后;学校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债务负担较重。这些困难和问题既直接影响普及目标的实现,也严重制约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如期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并实现有质量的普及,亟须打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战。
打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战,要聚焦难点把握重点,做到精准发力。普及的难点就是攻坚的重点,打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战需要牢牢把握重点,紧紧瞄准困难地区和特殊群体,提高困难地区普及水平,扩大特殊人群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攻坚计划》明确将“教育基础薄弱、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作为普及攻坚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全面、科学的普及观,真正实现有质量、有保障、可持续的普及,显然不能简单满足于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增加,还应当着力解决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等突出问题,这也是《攻坚计划》确定的攻坚重点。
打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战,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进行整体谋划。到202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需要从扩充教育资源、优化结构布局、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保障机制入手,进行整体谋划,为实现有质量、有保障、可持续的普及奠定扎实基础。
要扩充教育资源,让学生进得来、有学上。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资源和条件保障必不可少。《攻坚计划》提出: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没有普通高中的县,根据人口变动趋势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新建或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方便学生在当地上学。有了资源和条件保障,学生才能进得来,这是普及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普及攻坚的一项重点任务。
要优化结构布局,让学生有选择、方便上。实施普及攻坚亟须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布局,为学生在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上提供充分选择机会,同时要为学生就读提供便利。《攻坚计划》提出,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同时还要积极扶持民办教育,促进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有效利用高中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在县域内就学。
要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愿意来、学得好。如何用更高的教育质量来吸引初中毕业生,让他们愿意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还能够学得好,这是普及攻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攻坚计划》提出,增强普通高中课程选择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要形成保障机制,让发展更良性、可持续。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和机制建设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教师补充机制、督导评估机制。当前,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是高中阶段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抓紧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事关高中阶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