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农产品的品格与灵魂,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当前,重庆农产品品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通过品牌创建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宣传营销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四轮”驱动,加快培育重庆农产品大品牌、知名品牌。发挥好品牌引领作用,为重庆市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重庆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企业581家、产品1516个,绿色食品企业347家、产品836个,有机农产品企业27家、产品8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6个;市农委评选认定重庆名牌农产品累计678个,有效期内173个。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6个、全国区域公用品牌4个。另外工商部门也评定了一批农产品注册商标,质检部门认定了一批名牌农产品,商务部评选了一批农产品老字号,文化部门评定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省份比差距较大,重庆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全市农业发展存在重生产、轻品牌的现象,尚未把品牌培育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政府推动、部门服务、企业自主、社会认知、人才培养等方面,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发展都有较大差距。品牌培育规划欠缺、政策引导乏力、品牌主体动力不足、品牌发展意识模糊。
2.现有品牌散小。虽然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市拥有一些农产品品牌,但“乱、杂、弱、小、散”的状况明显,尚缺一批大品牌、强品牌、好品牌。《2015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前100强中,重庆只占3个。
3.品牌管理割裂。全市尚未建立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组织机构,市农业部门评定重庆名牌农产品、质监部门评定重庆名牌产品、工商部门评选著名商标、商业部门评老字号、文化部门评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管理脱节、资源分割、信息封闭,未形成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发展合力。
4.扶持力度不大。全市对农产品品牌建设上注重了品牌认证环节的扶持,主要是对新认证登记的“三品一标”给予适当补助。但在品牌设计、主体培育、宣传推介、影响力提升等方面,缺乏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以及税收、金融政策的有效支持。
二、加快重庆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的思考
应把住“品牌农业发展”战略方向,坚持品牌创建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宣传营销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四轮”驱动,加快培育有影响力的大品牌,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全力推动重庆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品牌创建体系。建议由市政府明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农产品品牌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探索建立由政府统一组织发布的全市农产品品牌目录,尽快构建“全市农业形象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重庆农产品品牌体系。在全球范围广泛征集、统一打造重庆农业形象品牌。围绕七大产业链和基础产业,加强大品牌培育。加快创建培育“重庆”、“巴渝”等公共品牌。对现有品牌提档升级,通过重点培育一批、做大做强一批、挖掘复兴一批、支持发展一批,形成一大批企业产品品牌。
二是构建质量追溯体系。积极建立“企业质量溯源系统+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诚信体系”的重庆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行农产品条形码、二维码、量子云码等,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产地环境检测,统一对品牌农产品开展定期抽检,健全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建立品牌企业质量诚信档案。
三是搭建宣传营销体系。加快建立“宣传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络”的重庆品牌农产品宣传营销体系。加强品牌宣传策划,以互联网、电视台、报刊、展会为平台,以车站、港口、机场为节点,构筑重庆品牌农产品国内外宣传网络。鼓励品牌主体在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组织品牌农业企业到境内外重点城市开展大规模、多形式的展示推介活动,坚持办好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筑牢农业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让“重庆造”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国、走向全球。
四是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完善“财政+税费+金融+项目”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农产品品牌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对积极创建发展农产品品牌的,给予品牌主体优惠的税费政策。在授信额度、涉农金融产品、担保、保险、品牌资产抵押等方面应加大对品牌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涉农项目安排上,坚持整合资源、重点扶持、连续扶持,着力提升品牌企业实力。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政府牵头的推进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人才培养、品牌认证、品牌扶持、品牌保护、品牌评选、品牌仲裁”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为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让品牌意识和品牌形象走进广大百姓心里,形成品牌发展的社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