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方位转变的历史过程,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一系列变迁,也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既充满机遇,也充满矛盾和挑战。
●在推进新时代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提升,而且要注重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注重法治建设,注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现在,我国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多到好”“好上加好”的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更加注重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开启现代化新征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在此谈三点初步认识。
进入新时代,必须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
在新时代,我们既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又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国现代化的新起点,必须在此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一方面,不论在总量层次上还是在结构层次上,不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从追赶发达国家的需要出发,必须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
另一方面,随着新科技革命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其广泛应用,从全球范围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将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必须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
开启新征程,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化的新目标
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方位转变的历史过程,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一系列变迁,也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既充满机遇,也充满矛盾和挑战。西方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一个自发扩张、资源侵占的历史过程,往往是在经济社会出现严重问题之后,才采取矫正和补救措施。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的、赶超型的现代化,在现有历史条件下,应当也有条件以明确的目标和前瞻性的战略作为引导。为此,十九大提出了两个阶段的现代化战略新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所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和新部署,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总的遵循。其中,把握好以下四点至关重要:
其一,实现新目标,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有紧迫感。十九大把“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从2050年提前到2035年,提前了整整15年。中央做出这样的战略新安排,建立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超过预期水平的基础之上。对这样的新安排,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另一方面,则要以时不我待、坚韧不拔、百倍努力的精神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其二,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十九大所提出的现代化目标是全面的目标,是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领域的目标。在推进新时代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提升,而且要注重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注重法治建设,注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其三,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要更加注重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方面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过去30多年,在社会财富总规模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收入分配、供需结构等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制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解决这些问题,现代化才会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其四,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要更加注重强国建设。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因此,我们更需要全面发展;更需要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更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在全球价值链体系分工中占领越来越多的制高点。
实现新目标,必须贯彻落实新思想新方略
在推进新时代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新形势、新矛盾,必须要有新的理论作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推进未来中国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广博,主要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体系完整,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务实科学,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我认为,贯彻落实新思想新方略,应重点把握以下五点。
其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历史反复证明,只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内在规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过去几十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时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问题。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多到好”“好上加好”的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更加注重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其二,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有两百多处提到“人民”。这说明,人民利益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还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发展,解决传统发展动力减弱、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形成发展的新动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协调发展,补足发展短板,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平衡发展的格局。通过绿色发展,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开放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通过共享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和财富差距,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积累条件。
其三,统筹布局、协调推进现代化各领域的发展。现代化是一项复杂而又巨大的系统工程,各方面发展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只有协调推进各领域发展,才能把现代化持续地推进下去。当然,协调推进各领域发展,并不要求各领域同步发展,可以有先有后,有快有慢。但是,这种先与后、快与慢,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现代化也可能出现停滞。当前,我国现代化在协调推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些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比如,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迫切需要。这些短板的存在,必然要求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时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统筹布局,更加注重协调推进各方面的建设。
其四,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更加高效、更高质量、更加平衡、更可持续的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概念。我理解,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首先,是一个高效率的经济体系,它能够实现资源在地区、行业间的优化配置,能够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其次,是一个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它能够实现速度与效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再次,是一个有助于实现平衡发展的经济体系,各地区、各阶层都能在这个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都能分享应得的成果;其四,是一个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它不仅会使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小化,而且能不断地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使产业体系建立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之上。
其五,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必须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必须有效应对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这就必然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更加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在,各领域改革和制度建设业已取得显著进展。未来,要按照十九大的部署,完善产权制度,公平保护各类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继续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留下更广阔的空间;继续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继续推动政治、司法等领域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伟
编辑:zhongbp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