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闫彦玉:改革必须精准对接发展所需

2017-01-18 16:36:22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闫彦玉

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聚焦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就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真正把改革举措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等改革。但要看到,政府职能转变还跟不上市场需要,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审批代监管、以处罚代监管,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要继续坚持“放管服”改革,真正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切实放权于市场和社会;健全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到位不缺位、作为不越位。

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对河南来说,国有经济在经济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经济能否持续健康成长正已成为影响河南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性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国有工业企业为突破口,围绕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但要清醒地看到,面对经济新常态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省国有工业企业发展步履维艰,国企改革的市场压力正在累积;同时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企业还面临着员工承受能力偏弱、产业转型发展较难、债务负担较重等问题,改革成本偏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结合去产能去库存,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实现产权多元化为核心,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关键,以规范国有资产监管为重点,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解决国企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国企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省着力加强财政金融体系建设,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比如,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设立全国首只地方PPP发展投资基金和PPP开发性基金等。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还有较大差距,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如何用财政的“小钱”去撬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大钱”,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要巩固现有改革成果,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提升平台公司投融资功能、推广PPP模式、开展资产证券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股权债券融资、创新政府资金引导等举措,保障资金供给;加强金融豫军建设,更好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着力“搬山破门”,破除准入“玻璃门”“旋转门”,为民间资本打造宽松公平的营商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是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省是农业大省,无论是服务全国大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还是推动自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都必须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三年来,我省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改革试点、涉农资金基金化改革扎实实施,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从实践看,我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程度不够且不稳定,土地流转集中不够,新的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发展条件不充分、农村土地、金融等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坚决破除影响农村发展的障碍弊端,加快建立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抓住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深化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让农民得收益、能发展,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迈进。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要我们抓住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深化改革,就一定能推动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断增添发展动力,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系河南省委改革办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