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正在从需求拉动向供给推动转换,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7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2011年以来,我国GDP增速告别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原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侧动能也逐渐衰落。近十年间,我国出口增速由27.2%跌落至当前的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由25.8%滑落到8.3%。同时,投资与外贸增长所依赖的人口、资源与资本红利已经遇到瓶颈,并造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新挑战。一方面,我国人口增长自1987年后持续下行,“十三五”期间甚至将出现负增长,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参与率下降、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另一方面,普遍性的工业产能过剩、企业高杠杆和高库存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实现潜在能力的增长,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如何培育新动能?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主要抓手之一。通过打破户籍限制,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释放移动人口带来的增长红利,同时帮助消化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在这方面,关键要增加三四线城市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和提高质量,提升当地的宜居程度,推进欠发达地区符合生态经济的城市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而产生更强的人口、资金集聚效应。“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和质量导向的公共服务建设释放的新增长动能,可缩小区域间的差异,并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增长势头强劲,通过与三大产业相结合,逐步拓展生产和消费外延,形成巨大规模效应,推动技术升级。2016年前三季度,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1.2%和39.8%。互联网的精准化、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为农业、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产业链融合提供重要支撑,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重要推动,也为三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引擎。2016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0%,推动跨境网购最主要因素在于品质保证,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但消费者却从海外大量采购电饭煲、马桶盖等,由此可见,品质导向的消费升级将能释放新动能,将成为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引擎。
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对外开放,也能够为我国经济增长增加新动能。虽然外需持续走软,但投资领域的对外开放仍然具有较大潜力,特别是应该制定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吸引外资投资我国中西部地区,优先放开中西部地区设立中小外资金融机构的控股比例限制。“引进来”和“走出去”需要平衡发展。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抱团出海,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建立了经贸合作区,2016年我国对20余个沿线国家的出口实现高速增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助于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如何通过改革释放新动能?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简政放权力度,产业政策应该精准定位,以鼓励企业正当竞争为导向,加快混合经济改革,完善对企业产权和私人财产的保护制度,激发各种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动力。同时,也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政府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升执行力,推动具有容错性和科学考核的用人机制改革。
其次,2017年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牵住降成本的“牛鼻子”。当前,我国企业成本高企,主要反映在税费负担、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层面。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高达36.9%,民间借贷成本高达15.42%,压缩企业盈利空间。当前企业利润增速下滑,需要政府进一步推动税收制度和结构的合理化,落实完善“营改增”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对释放新动能的重点领域,灵活利用税收杠杆促进相关产业提质增效。同时,通过完善多层次融资体系,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从具体领域来看,在推动新型城镇化方面,需要进一步放开、规范户籍制度,有序扩大农民工市民化,并利用财政和税收杠杆,引导优质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在推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方面,政府应进一步研究制定更为有政策弹性、更透明、更容错的社会监管机制,营造更适应创新的宽松环境。通过金融、税收、补贴等手段,促进消费升级相关领域转型创新。在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方面,着力推动科研机构的企业化改造,并通过扩大征信手段,更好地发挥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手段对创新研发产业的支持,提高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对外开放方面,可扩大优质外资通过债转股、PPP等模式参与部分不良资产兼并重组和公共服务项目,帮助中西部地区释放发展势能。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