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贺雪峰:当前乡村建设的重点在保底

2016-11-01 11:51:1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贺雪峰

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中国的城市像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这句流行语需要我们自行脑补的就是,中国不能只是将城市建设得像欧洲,而且也要将农村建设得像欧洲。乡村建设“强富美”的目标可能也是这样来的。问题是,当前中国人均GDP只有欧洲的大约十分之一,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而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能够像欧洲就已经非常不容易,要农村也像欧洲,就有点不切实际了。硬要将农村建设得像欧洲,那就一定是形式上像,似像似不像。那样就不如将乡村建设的目标定切实一点,待时机成熟再来建设“强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村建设并不是要将乡村建设得比城市还好。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城市,农业GDP占比已经不足10%,中国要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城市经济就必须有更大份额和更快发展,正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为进城农民提供了更多稳定就业机会与收入条件,更多农民家庭才能体面进城安居,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农民进城是当前的时代潮流,只是农民进城,是希望进到城市过体面的生活,而不是要落入到城市贫民窟。若无法在城市体面居住,农民就愿意回到农村。现阶段,显然还不是要让农村比城市更好,以至于不仅农民不愿进城,而且城市人还要下乡到农村的后发达国家的阶段。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是理想和未来的长远目标,显然还不是现实。现实则是,国家要对乡村进行建设,以让乡村可以获得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从而为农民提供保底与退路。正是农村的保底与退路,使农村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中国也才避免了一般发展中国家几乎必然会出现的发展中的社会失序和政治不稳定。

当前学界乃至一些政策部门往往片面理解农村“强富美”的长远目标,试图将“强富美”当作当下的主要任务,通过各种政策努力来达到之,以及使用大量财政资源打造完全不可复制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等等。

新农村建设,我们往往是习惯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有人说,国家资源“撒胡椒面”是不好的,问题不在于“撒胡椒面”,而在于怎么去撒。如果“撒胡椒面”时,自上而下的资源能够与农民自下而上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撒的胡椒面就可以极大地激化农村治理的活力,解决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可惜,我们今天太多的资源都用在了打造不可复制的典型上面。

也就是说,当前的一些农村政策,表面上是让少数农民和少数地区实现了“强富美”的目标,实际上却可能加剧农村和农民的分化,少数人和少数地方可能更富裕更好了,但不少农民和不少农村却连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也维系不了,最终一些农民破产成为流民,进城失败的农民不再能够返乡,农村就不再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乡村建设的重点是保底。目前无论是政策部门、学界还是媒体,包括村镇规划领域,似乎不关心这个保底,而几乎都是以当下要实现农村“强富美”为目标的。这样的三农政策就会加速农村和农民的分化,就可能让大多数农村和农民失去保底。这样的三农政策方向让人担忧。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在城市,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在农村。稳健的乡村才是中国现代化之福。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