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巾帼不让须眉,在曲尺,有一支脱贫攻坚“娘子军”

2018-04-19 15:28:26  来源:巫山新闻  作者:王忠虎

本网讯 (记者 王忠虎 文/图)在曲尺乡龙洞村,你可能会遇着这样一群女人:她们或在走访贫困户,她们或在调解矛盾纠纷,她们或在规划产业发展……她们,就是活跃在该村,带领指导村民脱贫致富,在当地广为人们称颂的“娘子军”。

“娘子军”张慧芳、陈贤定、陈相、吴海燕、蔡萍(从左至右)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前留影。

这几位“娘子军”分别是派驻在龙洞村的曲尺乡宣传委员、龙洞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张慧芳,龙洞村党支部书记陈相、综合服务专干吴海燕、图书管理员陈贤定、本土人才蔡萍。

日前,记者在龙洞村三社见到了正在协调处理道路边一滑坡事例。因该处滑坡占了部分道路,早想将其清除,因牵涉到村民黄朋权的一块菜地,致使一直没有清理。如果不及时清除,既影响到道路边沟排水,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陈相、蔡萍、吴海燕等,便专门找到黄朋权,并喊到滑坡点,说随着雨水的增多,若不及时将边沟疏通,把堡坎砌起来,这里还会下滑,还将影响到车辆的通行。几位“娘子军”表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少占黄的菜地。最终做通了黄的工作。这件事情处理好后,“娘子军”们又去看望了贫困户陈仁德。

与贫困户座谈交流。

“因为是在山区,为了相互有个帮衬,一般我们都是三五个女的一起开展工作。”张慧芳说,“村里的事情千头万绪,我们的工作量都是相当大的。”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然而,对龙洞村的这群“娘子军”来说,每个人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行走在田间小径。

像吴海燕的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中有瘫痪的公公,有病的婆婆,脑瘫的女儿和一个12岁的儿子。虽然负担重、困难多,但她在脱贫攻坚中还是承担了村里的脱贫攻坚资料统计、政策落实和走访帮扶的任务。

每一天,她无论在村委会加班到深夜几点,都要赶回家,做饭、洗衣。第二天又要起早床,煮好一天的饭菜后,赶到村委会上班。

她深深地记得,2016年12月的一天下午,吴海燕正在走访贫困户。接到亲戚打来的电话,说儿子摔断了右手臂,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挂断电话,她愣在那里,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小半会儿没说话,满眼心痛满脸纠结。这一边是脱贫攻坚任务很重,那一边是儿子突发意外受伤。都需要她呀。后来,她还是打通了小姑子的电话,请她把儿子送到医院。

直到深夜12点多,忙完工作的吴海燕才急匆匆地赶往医院,儿子躺在病床上已经睡着了。看着儿子眼角上还挂着泪珠,吴海燕终于撑不住了,跑到病房外,一阵嚎啕大哭。

指导果农查看柑橘树生长情况。

蔡萍是一个年轻活泼的姑娘。大学毕业后作为本土人才引进,协助处理村里各项工作。

她虽然刚参加工作,但是进入角色很快。除了负责贫困户的档案资料外,还经常走访村民,收集资料建立“一户一档”。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常常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经常做着做着就睡着了。

走访养殖户。

村支书陈相,一上任就走访了全村全部59户贫困户。每到一户,她都要一起商量怎样脱贫,帮出主意,想点子,找门路。

在4社,她们走访了低保户、77岁的陈后川家庭后,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破旧的瓦屋、伤残的双腿、残疾的老伴……老两口生活不能自理,长期靠喝豆奶粉生活。后来,她虽然帮建起了两间新房,但老两口的生活仍一直让她挂牵。于是,她主动承担起了长期为两位老人做饭的事情。

看望看望五保老人。

“娘子军”的足迹遍布了龙洞村的每个角落。包括陈后川的饭、向昌明的病、五保户的房等等,都成了她们心中的牵挂。

“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许多新的牵挂,但我们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为了广大村民的脱贫致富,为了乡村的振兴。”张慧芳坚定地表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