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孵化器。
拥抱新时代,区科委如何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全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近日,记者专访了区科委党组书记、知识产权局局长柏光荣。
记者:学习贯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区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区科委在学习贯彻中,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区科委党组书记、知识产权局局长柏光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小气候”。这为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就是结合全区科技创新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抓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二是抓协同。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抓重点。聚焦六大产业集群这一重点领域和铜梁高新区这一重点区域,集聚创新要素,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四是抓人才。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平台,搭好人才工作平台,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五是抓保护。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维护创新权益,倡导创新文化。
记者:区科委真抓实干,在推动铜梁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那么,在创建国家高新区中,区科委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柏光荣:作为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的牵头单位,我们在做好统筹协调、督查督办的基础上,扎实抓好“以升促建”工作。
一是优化创新政策。修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利资助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让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二是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5家,创新主体持续壮大。三是搭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独立企业法人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16个,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四是聚集创新人才。注重通过项目合作方式柔性引才,吸引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等25名高层次创新人才来铜创新创业。
记者:刚才谈到了区科委在创新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那么,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区科委又有哪些举措?
柏光荣:区科委实化举措,推动农村、农业创新创业蓬勃发展。一是创建科技园区,打造农业科技进步新高地。以西郊现代农业观光园为核心区,成功创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二是建设专家大院,发展农村创新创业新团队。建成11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农业科技专家开展科技培训、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搭好平台。三是试点星创天地,启动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龙韵果乡•星创天地”获批全国首批星创天地试点单位,为农村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180多名创客相继入驻。四是实施科技项目,开发运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渝枳一号”“巴岳柚”荣获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最高奖“后稷特别奖”。
记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铜梁的科技创新氛围日渐浓厚,效果日益明显。2018年,区科委如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小落细落实?
柏光荣:一是学习领会再深入。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政治上、思想上、战略部署和具体行动上对标对表。二是创新发展再提速。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狠抓开放协同创新,加快聚集创新要素,推进知识产权发展,新增科技型企业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科研平台2个,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0%以上。三是管党治党再从严。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记者 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