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陈洁,重庆铜梁龙绣传承人,现任重庆大隐渝市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曾荣登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铜梁首届“十佳道德模范”等称号。多年来,她带领多名留守妇女创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陈洁绣制产品。
她成为非遗传承人
重庆铜梁龙绣最初因绣在制作精美的铜梁龙头上而得名。自明清时期,铜梁民间慢慢形成了用龙绣技艺绣制枕头、鞋垫、门帘的习俗,龙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刺绣技艺,流传至今。
小时候,陈洁经常在家中看到龙绣的椅搭、门帘。对此,她十分感兴趣。2003年,陈洁在日本留学期间,在大阪遇到了受邀赴日表演的铜梁龙舞队。观看了来自家乡的龙舞队伍的表演后,陈洁自豪地说:“很多日本人看了都觉得很神奇,惊叹于龙舞的精湛表演。”她由此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巨大市场价值。
2008年毕业后,陈洁花了长达一年时间的做市场调查,经过深思熟虑,她最终放弃了留在日本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国,回到家乡开办龙绣刺绣加工厂。
陈洁免费培训留守妇女。
万事开头难。工厂的前期投入巨大,在成立之初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她的工厂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最艰难的时候,陈洁的银行账户里甚至只有91元。为了不拖欠绣娘的工资,她先用信用卡透支的钱给绣娘发工资,再想办法还款。陈洁直言,她一度想放弃,但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她坚持了下来。
陈洁的坚持不是没有意义。随着龙绣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陈洁的龙绣产品的销路也逐渐打开了。后来,陈洁为自己的龙绣刺绣加工厂注册了微型企业,绣娘增至40余人。为了更好地展示和销售龙绣作品,她还在城区淮远古韵商业街开办了一家名叫“铜梁龙绣”的绣坊。
2011年,陈洁的龙绣产品在旅游博览会上获得国际旅游商品荣誉证书,她创办的企业获得了重庆市“创业先锋奖”特别奖项、十佳微型企业奖等诸多殊荣。2014年,陈洁本人也因做人诚实守信而荣登中国好人榜。
她走上了传承路
如今,在陈洁和她的团队的不断努力下,随着重庆铜梁龙绣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不少年轻人慕名学习,其中年龄最小的学员只有17岁。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陈洁对绣品实行了订单式销售。“当接到订单后,我根据绣娘们的特长把任务分配给她们,她们足不出户可以在家中就完成任务,这种方式更加灵活。”陈洁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单纯发展纵向业务,所得的资金难以支持企业新产品研发和创新的。于是,陈洁尝试着企业业务的横向扩张,她积极与地方政府或其它企业开展合作,将民俗文化融入品牌包装、平面设计、企业外宣品等,以此来获得更多资金,从而支持新产品的研发和开发。
“要打开传统文化艺术产品的市场,产品就需要不断研发创新。”陈洁说。
“研发和创新产品降低产品成本、提高销量,与老一辈的其他非遗传承人抱团成长,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陈洁说,产品的创新,是她一直以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015年,陈洁与老一辈剪纸传承人合作,制作出了一本呈现铜梁本地文化的剪纸画册——《龙城剪影》,画册里包含了不少铜梁当地民俗文化,有黄桷门、舞龙,甚至还有铜梁人最爱打的“三丁拐”麻将,赢得了铜梁本地人和外来宾客的喜爱。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大家觉得这本画册很具有收藏价值;而对于外地人来说,宣传画册为他们呈现了当地文化,是一件民俗艺术品。”陈洁认为,单单在口头上讲述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是抽象的,只有把民俗文化以某种形式具体呈现出来,才能够让人们清晰了解到不同的地方文化的不同点到底在哪里。
陈洁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筹备开展“非遗走进人民生活”的系列活动,时间暂定在6月份。届时,她将与那些对龙绣有兴趣、愿意学习龙绣的市民一道,分享她这些年来从事龙绣研发创新方面的经验和感悟,教授大家一些简单实用的龙绣技巧。
除此之外,陈洁和她的团队今年还准备开发丝质类的刺绣笔记本,通过创新,把传统文化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来。“虽然这条路不好走,既然当初做出了选择,我就会一直坚持走下去。”陈洁说。(记者 周承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