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村干部自费外出招商带来了啥?

2018-06-01 09:28:34  来源:忠州日报

冉隆涛这几年觉得特别幸福:家里8亩土地流转给村里的柑橘种植公司,每年有3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夫妻俩在柑橘果园务工,每年能有一两万元收入。

本报记者日前在乌杨街道高寨村三组村民冉隆涛的家里,感受到了他们一家人的满心欢喜之情。

“都是纯收入,自己啥都不操心,只要干好活儿就行了。”右腿残疾的冉隆涛说,“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挣钱,要不是冉书记和冉主任他们引进公司来我们村发展柑橘,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已投产的柑橘果园,却因品种和销路问题差点毁掉

高寨村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发展柑橘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5年3月,高寨村引进柑橘产业,全村共发展了4600亩。

几年后,柑橘果园投产了,但丰收的果实并没有为村民们带来喜悦:品种单一、品质不好、销售渠道窄、运输成本高,柑橘一度滞销。

村里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只能以900元/吨的价格,将柑橘批发给县内外的加工厂。果子从采摘到进入加工厂,各种费用都由村民自己负责。每辆载重不到15吨的货车,所需运费要700元到1000元。除去开支,村民们所剩无几。

“以前说发展产业才有出路,我看还没有种蔬菜稳当。”

“这样下去很浪费土地,干脆早点把柑橘树砍了种粮食。”

…………

2014年5月,部分村民开始在自家的柑橘地里种上粮食和蔬菜,对柑橘树采取了“放养”模式。

村民急,村干部更急,他们自筹经费踏上招商路

眼看大家快要丧失发展柑橘的信心,村干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近5000亩柑橘已经投产,开弓已没有回头箭。

“那个时候去做群众思想工作肯定是徒劳的,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才是关键。”高寨村党支部书记冉崇平,是个说话做事都有魄力的汉子,他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即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要改变现有的管模式和柑橘品种,才有可能把柑橘产业做强。但村里没有资金、技术、专业管理人才,只有700余名老人小孩和4600亩柑橘树。

“招商,引进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来发展。”走投无路之下,冉崇平和村委会主任冉龙玉的想法不谋而合,“死马当作活马医,先走出去看看,即便招不回来承包商,也能顺便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

“村民对发展产业失去信心,已是村干部最大的失职。村里的资金一分一厘都是为群众服务的,我们没脸用公款。”一(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旦走出去,吃饭睡觉都得花钱,冉崇平和冉龙玉思前想后,决定分别凑2000元的“招商资金”。

外出招商不能盲目。冉崇平和冉龙玉邀请本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冉民祥一起外出,综合服务专干谭建容作为团队摄影师也加入到招商队伍。

在商量外出人员时,冉崇平和冉龙玉觉得,尽管带一个摄影师出去增加了开销,但这个人既能通过事先录制的小视频介绍高寨村柑橘产业发展情况,还能留下影像资料让村民事后了解大家外出招商的情况。

目标锁定当时柑橘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四川省后,冉崇平和冉龙玉一行4人带着4000元钱和1部可以录视频的小相机,踏上了招商之路。

每到一个柑橘基地,招商团队都要拉着基地负责人介绍忠县的柑橘产业,详细描绘高寨村柑橘产业现状,逮着机会就把提前录好的高寨村柑橘产业相关视频播放给基地负责人看。同时,他们用相机录下发展得好的柑橘基地情况,以及管理人员介绍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招商第4天,眉山市仁寿县某柑橘基地负责人被招商团队打动,主动留下高寨村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并当场通过电话把高寨村的情况和联系方式介绍给了几个想要投资柑橘产业的朋友。基地负责人的这几个朋友恰好都外出,没能与招商团队见面,但承诺会抽时间到高寨村考察。

4天下来,招商团队的足迹遍布了成都、眉山等地的柑橘基地,但最终没达成任何合作意向,4人失望而归。

柳暗花明,投资人悄悄考察投资环境最终敲定承包果园

回到村里,冉崇平立马召开村民大会。冉民祥作为主讲人,与村民摆谈招商路上的所见所闻,总结村里柑橘发展的失败教训,传授学习到的先进经验。

看完录回来的视频,大多数村民交口称赞,都很羡慕柑橘产业发展态势好的地方。也有村民当即提出疑问:“你们出去跑了4天,为什么没有招回承包商?”

“招商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但我们以后肯定还会出去招商。”冉崇平向村民解释,大部分村民表示理解,但因未见到实际成果,还是有些失望。

在遥遥无期等待投资人到来的时间里,村党支部一班人抱着等不到投资人的心态,一起反复看视频、总结经验,准备自谋发展。

两个月后,在基地与村民商讨柑橘高换事宜的冉崇平突然看到路边停着几辆豪车。原来,这是仁寿县柑橘基地负责人推荐的投资人,这已是他们第8次来到高寨村。

前几次,他们偷偷取回高寨村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土质很适宜他们想高换的柑橘品种生长。3名投资人对高寨村的地理环境也非常满意,于是决定承包这个村果园。

承包商是否诚心诚意在村里发展?他们又能否长时间管理好几千亩柑橘?村干部们向承包商提出:“向村委会支付保证金,由村委会负责存到银行,在柑橘果树高换投产后退还保证金和利息。”承包商爽快答应并支付了30万元保证金。

在乌杨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曾建君、郭伟、蒋良坤等3名承包商完成公司注册手续,分别注册成立了忠县新硕农业有限公司、忠县生益农业有限公司、忠县正乐果业有限公司。

盘活资源,6名承包商“吞掉”4400多亩柑橘

本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没想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旦流转出去,他们就不能在柑橘树下随意种粮食和蔬菜了。加上前几年的失败经历,部分村民不愿把土地流转给承包商。

好不容易招来的企业,不能就这样放弃。村支“两委”负责人一个月内召集村民开了大大小小83次会,一边安抚承包商,一边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空就入户与村民聊天,讲土地流转的好处。两个月后,村里还剩下90余户村民不愿流转。

2015年2月底,承包商与愿意流转土地的村民签订了3200亩土地流转协议;3月初,流转土地的农户如期拿到流转费。

承包商的到来,带来了技术,带来了专业管理人员。柑橘树经过高换嫁接后产的柑橘,品种优良、品质佳,售价自然上升,农民的效益也跟着好起来。

承包商承诺,流转费按每亩土地种40株柑橘树来计算,每株柑橘树每年7元,每年每株增涨1元,涨到15元/株为止。今年,村民已经拿到440元/亩的流转费。

“冉书记,我们也想把柑橘地承包出去。”渐渐地,当初不同意流转土地的农户主动找到冉崇平,表达了想要流转土地的意愿。但之前的承包商表示资金投入较多,没有扩大承包面积的打算,冉崇平便又准备带着村干部外出招商。

一个偶然的机会,冉崇平和冉龙玉在乌杨街道碰到了来自湖北省和巫山县的3名投资商。

“忠县柑橘产业发展良好,我们想来承包点果园,已经来忠县考察好几天了。”投资人的开场白,让冉崇平喜出望外。听了冉崇平的介绍后,投资商决定到高寨村一探究竟。几番考察后,投资商决定承包村里的部分果园,并交了10万元保证金。

2017年,这3名承包商分别注册了忠县兴芳羽农业有限公司、重庆桔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忠县阔丰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高寨村1200多亩土地。

至此,高寨村外来的6名承包商共承包了4400多亩柑橘。除去村民房前屋后和自留蔬菜地块,以及退耕还林地块,高寨村二组因未通公路的100多亩柑橘树外,高寨村4600余亩柑橘树基本实现流转。

目前,乌杨街道和高寨村正想办法修通公路,将剩下的100余亩土地流转出去。

产业迸发活力,强了农业企业,富了村里百姓

“一亩土地上能获得几亩土地的收益,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冉崇平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按一个农民一年做工200天,每天工资60元至100元计算,可获得近2万元收入,加上土地流转金,村民一年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2017年,高寨村村民在柑橘基地的务工收入达110万元,预计今年能达到180万元以上。高寨村常住人口不到700人,柑橘基地已为村里30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现在看来,当初外出招商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现在赚大了。”冉崇平欣慰地笑了。

2017年,高寨村高换后的柑橘开始投产,16元/公斤的销售价格,还供不应求。今年大规模投产后,预计能亩产柑橘5000公斤以上。

“我们来高寨村,当地政府和村支‘两委’给予我们很大帮助。今年开始投产的8万株柑橘树,预计能产柑橘200万公斤左右,效益还算不错。”管理人员李明超说。

“这些承包商相当于来扶贫的,他们承包我们的土地赚了钱,我们跟着他们也挣了钱。”六组村民毛世渠说,“冉书记和冉主任他们为大家做了一件长久的好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